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 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
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 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5.孟子是怎样来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既要有行“居天,立天,行天”又要有志“得志,不得志”,还必须保持“富,贫,威”的操守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6.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 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