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7836407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 SL-00大学城二横路连接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 36 页 共 36 页一、工程概述1.1 项目区位重庆大学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街道、香炉山街道、丰文街道和陈家桥街道,占地约20平方公里。将以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科技产业发达、综合配套完善、开放式现代化的风格,成为西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大学城是重庆西部新城的中心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规划和建设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建设总投资300亿元。背倚缙云山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

2、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规划入驻大学15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社会人口25万人。重庆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重庆大学城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教学科研设施一体化、文化娱乐设施-体化、后勤服务设施-体化、师生资源一体化的目标进行建设,校园和城区相互融合,功能互补,是校区和城区结合较好的大学城。重庆大学城以高等教育和科研为主导,兼具商务、办公、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按照新兴的现代化城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是城市综合功能完善的大学城。同时,重庆大学城也是教育科技与产业联系紧密的大学城,依托大

3、学城的科技、人才优势,在西永微电园设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保税区一西永综合保税区,建立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研发制造基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嵌入式软件研发基地、重庆创意广场、重庆大学生实训基地,一批学校和产业园区实施产学研合作。1.2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K0+000K0+210.000)位于在建道路大学城东一路与在建道路大学城纵一路后工段之间,保证大学城纵一路与大学城二横线段的顺畅连接。进一步完善大学城路网结构,增强主城辐射,助推经济发展。拟建道路全长约为210m,道路等级为主干路,设计车速为5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47米,双向六车道。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工

4、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景观工程、排水工程、电照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等设计内容。设计阶段包含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阶段为施工图设计。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2.1 设计依据(1)业主单位与我院签定的设计合同;(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编写);(3)甲方提供1:500地形图;(4)甲方提供大学城最新规划;(5)甲方提供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相接道路资料;(6)甲方提供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地形测量和地下管线详查技术说明及图纸;(7)我院完成的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8)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

5、选址意见书;(9)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年6月)(10)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 设计采用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

6、1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版)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2.3 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无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设计均满足规范要求。三、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021年7月27日上午,重庆市渝地西部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各单

7、位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与会单位及专家审查结论为通过我院完成的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现就对专家具体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交通量预测应结合所连接道路的预测交通量综合确定;执行情况:已结合本项目相连接道路综合进行交通量预测。2、复核道路纵坡4%的坡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执行情况:经核实,本道路与所连接道路4%纵坡合计坡长为365.136m,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四、建设条件摘自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6月编制的大学城二横线连接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相关文件。4.1 自然条件4.1.1 气象水文沙坪坝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冷月平均气温7.8,

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4.1.2 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切割丘陵地貌,拟建场地为斜坡地带,场地高程288.95310.75m,最大高差21.80m。地形坡角多为525,局部为陡坎、陡坡,主要由素填土覆盖。4.1.3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北碚向斜近轴部东翼,岩层产状1157,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泥质胶结,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第一组裂隙():LX1:17570,裂隙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结合

9、差,属硬性结构面,可见延伸长1.33.2m,裂隙间距0.52.2m。第二组裂隙():LX2:32068,裂隙面较平直,闭合,未见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延伸长约1.22.2m,裂隙间距1.01.8m。构造纲要图4.2 工程地质条件4.2.1 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层,现将地层从新至老分述如下:4.2.2 第四系全新统(Q4)a、 素填土():紫褐色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夹泥、砂岩碎块石等组成,风化程度为强中风化,呈次棱角状,结构松散稍密,均匀性差,稍湿。回填时间约半年,方式为机械抛填;粒径一般0.1512.00cm,硬

10、质含量约1535%,分布整个勘察范围,最大厚度约13.40m(ZK13)。4.2.3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分布于整个勘察范围。a、泥岩:砖红紫红色,主要由粘性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易风化崩解,以粘土矿物为主,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质软,锤击生哑,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芯较拉完整呈柱状,节长719cm,强度较高,节理裂隙不发育,分布于全部场地。b、砂岩:灰白色灰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层理清

11、晰,岩石强度较高,岩芯较完整,节长1135cm,锤击声脆节理裂隙不发育,分布于大部分场地。4.2.4 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拟建道路区现状地形变化较大,基岩顶面埋深0.80m(ZK11)13.40m(ZK13),基岩顶面坡角一般在38,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路线区基岩强风化厚度差异较小,强风化厚度多0.90m(ZK09)2.20m(ZK19)。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岩体多呈碎块状。(2)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体多呈层状或块状。4.2.5 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可能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

12、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居民生活用水补给,赋存于地表松散土体中,并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或地表蒸发。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上覆土体垂直入渗补给为次。赋存在岩体孔隙及裂隙中,并在孔隙和裂隙中径流、向低洼处排泄。道路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浅丘地貌,地表主要为素填土,拟建场区地势较陡,填土结构孔隙较多,赋水性差,透水能力和含水能力较好,有利于地下水的径流和赋存,该层中地下水较发育,属强含透水层,在雨季可能局部赋存上层滞水,其水量较小,滞留时间较短。场地基岩为泥岩、砂岩,泥岩属弱透水岩性,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透水岩性。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

13、补给,随地形向场地外低处排泄。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道路地段及周边地带也未发现井、泉出露,勘察区基岩裂隙多呈闭合状,仅在强风化层中裂隙发育,呈微张张开状,故其间所含基岩裂隙水较贫乏。根据钻孔水位观测,钻孔在完孔后24小时后没见水位变动,为残流水,勘察期间钻孔均未发现地下水。4.2.6 水、土腐蚀性评价勘察区地处类气候环境区,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天然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对水质腐蚀性进行评价。根据相邻场地及当地建筑经验综合判定场区内地下水按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

14、CO2腐蚀);Cl-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拟建场地无污染物排放,拟建工程本身不产生污染物,故拟建场地内的土体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4.2.7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域内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人防硐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层连续稳定,亦无断裂构造,拟建道路地段整体稳定性较好。4.3 工程地质评价4.3.1 地震效应评价按照道路设计高程整平后,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根据线路整平高程以下各土层性质与土体厚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土层性质与土体厚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按公式se=d0/t,计算,并分析各线路段的抗震地段,按重庆地区经验确定,现状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20m/s,建议施工时在现场对压实填土重新检测剪切波速校核场地土类别,未来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30m/s,;基岩强风化剪切波速大于500 m/s 而小于800m/s;基岩中风化剪切波速大于800m/s。各分段工程所处抗震地段及场地类别详见下表。里程范围代表性钻孔覆盖层厚度(m)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场地类别备注厚度(m)剪切波速(m/s)K0+000-K0+070.000ZK98.28.21301300.35一般地段K0+070-K0+120.000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