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78363109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_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历 史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据孟子一书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公田指的是国君直接经营的全国土地 B. 反映了井田制度下的耕作、劳役方式C. 描述了战国时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 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土地私有制2.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

2、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从中可知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初衷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整顿吏治惩处腐败 有助解决国家急难A. B. C. D. 3.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对这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有A. 是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改革 B. 激化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C. 被后世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 D. 体现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4.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A. 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 鼓

3、励官员相互告密5. 以下是晚清时期部分有识之士的代表作及主要内容,其共同点是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代表作及主要内容四洲志是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的汇编。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和外国军事与科技。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启迪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制度A. B. C. D. 6. 著名学者陈旭麓说,“清政府想以新军的扩编来稳固其正在动摇中的统治秩序,而新军却不愿为其效忠,且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变。”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典型事

4、件是A. 东南互保 B. 预备立宪 C. 武昌起义 D. 护国运动7. 毛泽东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次会议的内容还包括A.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8.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 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43.5%,全国近15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以下对三线建设认识正确的是当时中国面临着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 增强国防力量并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A. B. C. D. 9. 1990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从这段话可以看出A多极化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 B“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C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升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牢不可破1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

6、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颁布说明了我国A.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C.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 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11. 下图是有关不同地区古文字的几则考古资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亚地区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墨西哥刻有玛雅象形文字的门楣埃及神庙刻有象形文字的壁画中国出土刻有甲骨文的牛骨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 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A. B. C. D. 12.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

7、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A. 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 B. 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 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 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13.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巴黎公社的特点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有成熟的政党领导 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A. B.

8、 C. D. 14.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在伦敦,一位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美元不再是重要的国际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瓦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美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A. B. C. D. 15. 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

9、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 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A. B. C. D.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10 分)家训材料一 诫伯禽书是西周初期政治家周公教导儿子的家训,儿子伯禽在去鲁国当国君前,周公告诫他:“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材料二 钱氏家训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对钱氏后人提出了诸多要求,如“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

10、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等等。材料三 庭训格言是清朝康熙皇帝教育子女的家训,其中许多思想对后人都大有启迪,如“见人得失,如己得失”“仁者爱人,万物一体”“以德服人,心悦诚服”“恒劳知逸,自强不息”“出于真诚,不务虚名”“修身治性,谨于素日”“诚而有信,不欺暗室”“逸乐有节,勤修不惰”等等。(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个家训的异同。(6分)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影响康熙帝家教思想的因素以及他如此重视家教的目的。(4分)17.(

11、12分)入党誓词时间新党员入党誓词1927年毛泽东为湖南酃县水口村六名新党员拟定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1939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长陈云拟定青年预备党员入党誓词:1.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2.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经常地积极工作(模范);3.遵守党的纪律,永远不叛党(秘密);4.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5.要做群众的模范;6.保守党的秘密;7.对党有信心;8.百折不挠,永不叛党。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规定了入党誓词的内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

12、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上表节选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一些新党员入党誓词。请从表中任选两个誓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这两个誓词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18.(10分)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由25个国家出席,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参加不结盟运动的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不结盟运动已经走过了30多年,至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1995年10月,第十一届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在哥伦比亚召开,与会国成员国达到113个,几乎占世界独立国家的三分之二,约17亿多人口。不结盟运动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