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278359623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原电池实验装置,能从氧化还原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 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大意义。3. 了解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原电池实验装置,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难点:认识原电池实验装置,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实验用品:锌片、铜片、稀硫酸、烧杯、导线、电流表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器,比如电脑、手机、电冰箱等等。【展示】各式各样的电器【提问】生活中我们

2、所利用的电能是从何而来呢?【展示】电力生产量构成图以及火电站的工作原理【讲解】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到电能之间的转化,并指出转化次数越多,能量损失越大。【提问】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观察、思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的展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意义。环节二 新课讲解【演示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锌片溶解,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现象;离子方程式:Zn+2H+=Zn2+H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锌失去2个电子,生成Zn2+,H+得电子生成氢

3、气。分开来写得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演示实验】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总结】实验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离子方程式:Zn+2H+=Zn2+H2问题1 铜片上为什么会产生气泡?问题2电子是如何产生的?【总结】铜片上产生氢气,发生反应2H+ + 2e- = H2;其中的电子是Zn由失去,并通过导电转移到铜片上的。【演示实验】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现象。【总结】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导电中有电流通过,即电子从锌片转移到铜片上,这个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一、 原电池【讲解】1.概念2.工作原理指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叫做负

4、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叫做正极。原电池原理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失去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思考讨论】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说电流方向以及电子、溶液中的离子的移动方向。【总结】电流方向以及电子、溶液中的离子的移动方向;提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移到不同电极。【设问】形成原电池需要哪些要素呢?【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视频】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课堂上如无条件进行探究,可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思考讨论】1.在水果电池当中,水果的作用是什么?2.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中,对电极材料的选择是否有要求?3.在水果电池的制作中,电池有哪些不可或缺的部分

5、?【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及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进行总结: 合适的电极材料 形成闭合回路(有导线和电解质溶液)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归纳总结】原电池原理示意图【学以致用】请你推测哪些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哪些不能,并说明原因。总结形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思考讨论】人们根据原电池反应的原理,设计了很多种类的电池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你知道的电池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总结】有些电池是一次性的,不能进行充电,也就是一次电池;有的是可以进行充电循环使用的二次电池。二、 化学电源【讲解】介绍常见的一次电池如锌锰干电池,以及二次电池如铅蓄电池。观察现象,书写方程式,回答问题。观察现象,书写方程式,分析原因。

6、观察现象。倾听、理解。倾听、记录。思考、讨论、回答。倾听、理解。思考。按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思考讨论,应用原电池原理回答问题。倾听、理解。倾听、理解。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列举生活中遇到的电池。倾听、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分析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为原电池的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注意:实验时锌片上出现气泡,可适当予以说明。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验证电子从锌片转移到铜片,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装置及其工作原理,知道正负极的概念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质。引导学生认识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的转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深化

7、对原电池的认识,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将原电池装置及原理模型化。引导学生明确原电池形成的几个条件,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化学的电源。环节三随堂练习PPT展示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拓展延伸【展示】视频:伏打电堆观看PPT引导学生认识伏打电堆,了解电池的发展。环节四课堂小结展示PPT26页。倾听并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一、 原电池1. 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 工作原理3. 形成条件合适的电极材料形成闭合回路(有导线和电解质溶液)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二、 化学电源1. 一次电池;锌锰干电池2. 二次电池:铅蓄电池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