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9284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及类型: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

2、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

3、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小

4、时(昼夜更替的周期,与日常生活有关)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约15度每小时。两极点角速度为0。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公转的轨道及远近日点(轨道形状、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出)最慢。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公转周期:1年。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的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与日常生活有关)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晨昏线(圈)

5、: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和0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北京地方时:东经116度地方时 自转的地理意

6、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赤不偏)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粗线为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纬距(某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距离,同减异加)。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秋分: 侧视图: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

7、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 侧视图: 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太阳光线 太阳光线 地轴 太阳光线 赤道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8、。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

9、层面叫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可能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

10、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

11、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热低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冷高压)。 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 高凹低) 实例: 气压值

12、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

13、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力越大 3.三种作用力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 压) B: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 4.风向: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成一夹角,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情况:低纬环流(030), 中纬环流(3060), 高纬环流(6090) (3)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 低压为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