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7403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汇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

2、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及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及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

3、)、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 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序号:02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及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

4、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2)甲在长铁

5、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及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

6、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课后反思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序号:0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并体验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内传导的原理。 2、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实验、启发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人耳的主要结构 2、人耳听声音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这种振 动经过 ;二是声音通过传到,引起听觉,这种传 导方式叫做。 3、声音在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中任何部分发 生障碍,人就会,称作,只要是没有受损,还可以借助助听器恢复部分听力。 4、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每只耳朵的 不同,这

7、些差异使人能够判断声源的方位,叫做。 课堂导学 1、用牙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的下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 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的位置不变,手指用及前次同样的力轻敲铅笔的下端。(1)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方式传递的;(2)这两次声音主要不同点是 ,通过这一实验,能得出结论。 2、蒙住某人的眼睛,让他安静的坐在房间中央,头不要转动。然后用两枚硬币在他的证前方或正后方、正上方敲击,他能说出敲击硬币的地方吗?体验一下并讨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蛇没有耳朵,但我们都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这是指打草时草及地面振动发声,通过使蛇感知声音的 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

8、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 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敲桌面的声音 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听音叉的声音 C.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D.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课后练习 1、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用同样大的声音讲话时,如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

9、些,这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听到对方的声音。 2、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逻辑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4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及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及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 课时:1课时

10、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及和 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课堂导学 1、探究音调及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 (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 (3)实验结论: 2、探究响度及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实验结论: 3、知识延伸 管乐

11、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及“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及“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 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

12、了声音特性中的。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 课后反思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5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

13、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 从环保的角度讲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课堂导学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 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 (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 (2)对人的危害:如90 dB以上的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