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7395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范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综合测试卷02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综合测试卷02 一、单选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噬菌体的成份是DNA和蛋白质 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B C D 3.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进行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 4.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

2、的是() 人体中的链球菌人体皮肤中的真菌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珊瑚菌地衣中的真菌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 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 B. C. D. 5.夏日炎热,面包容易发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包可以由酵母菌发酵而成 B.面包腐烂是因为有霉菌 C.在生态系统中,莓菌充当分解者的角色 D.对人类来说,霉菌都是有害的 6.下表为银杏、鲫鱼、酵母菌、醋酸菌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代表有,“”代表无。请判断甲、乙、丙、丁分别是() C.醋酸菌、鲫鱼、银杏、酵母菌 D.银杏、鲫鱼、酵母菌、醋酸菌 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

3、胞质和细胞核 B.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8.“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下列是引起甲癣的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单细胞生物 9.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B.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都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膜中充当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D.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是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10.下面是对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内的生

4、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11.细菌、病毒和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依次为()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自我复制 A. B. C. D. 12.冬春两季是水痘高发季节,水痘是由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病毒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呼吸道黏膜属第一道防线 C.戴口罩有利于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13.下列生物不属于营寄生生活的生物是() A.猪肉绦虫 B.酵母菌 C.病毒 D.菟丝子 14.夏季天气闷热时,牛肉干能长期存放的原因是() A.气温太高,不适宜细菌生长 B.所

5、含的有机物已分解,细菌无法繁殖 C.所含水分极少,不适宜细菌生长 D.天气闷热,细菌的芽孢数目极少 15.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B.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C.是食物败的主要原因 D.可用于食品制作和药物生产 二、综合题 16.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 (1)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_。 (2)打断“颈瓶”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进入瓶内。 (3)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细菌和真菌作为_参与了物质循环。 (4)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_。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

6、的细菌产生的 17.如图为某些生物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几种生物在生物分类上都属于微生物。它们的营养方式属于_。 (2)图片中F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它是细菌病毒,不具有_,一般由 _组成。 (3)观察图A的形态结构图,与B、C、D、E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A_,A 能在不良环境中形成_。 (4)B和E的菌体都是由_构成,生殖方式是_。 (5)C、D的生活方式是_,这种生活方式的微生物,可将自然界中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_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_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8.微生物包括:

7、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1)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哪种结构是幽门螺杆菌所不具有的_。A.成形的细胞核B.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C.遗传物质DNA D.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 (2)细菌会沿着培养基的表面滑动,这是由于细菌具有_。 A.细胞壁 B.细胞膜 C.DNA D.鞭毛 (3)对病毒、细菌、真菌的解释,正确的是_。 A.病毒细胞微小 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一般

8、都是分解者 D.细菌可以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4)判断: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变成结晶体_ (5)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_,以抵抗不良环境。 19.如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细菌细胞的各部分的名称:_,_。 (2)细菌结构中,的作用是_,的作用是_。 (3)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大肠杆菌、乳酸菌、肺炎双球菌等都属于_,青霉菌属于_。(4)如果你的口腔中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30 min繁殖一代计算,在最适宜条件下,4 h后,在你口腔内的细菌数目应达到_个。但是,实际上细菌并不会繁殖到这个数目,原因是 _。 三、填空题 20.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要是离

9、开了活细狍,通常会成_。 2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还有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 22.如图表示某种“菌”的生长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是用来培养这种“菌”的,它的名称叫_。 (2)这种“菌”会长出两种菌丝,一种是生长在C中的营养菌丝,另一种是生长在空气中的直立菌丝。请你推测一下,这种“菌”的呼吸需不需要氧气?_。 (3)B代表图中螺旋状的结构,A代表螺旋状结构上生长着的一个个“东西”。这一个个“东西”在适宜的条件下能

10、够繁殖成新的菌体,那么A相当于真菌的_。 (4)这种“菌”的细胞结构类似于细菌,细菌的细胞具有_、细胞膜、细胞质和_这些基本结构。 第五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B T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T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2)实验材料: 2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

11、记了另一 T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 2 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6)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 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例如:病毒。 3.B (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3)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4.A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