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27834551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 2022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 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

2、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耀3 题。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体验作出判断:一朵美的花,一首美的音乐, 一处美的风景然而如果进一步追问,我们所说的美到底是什么,是事物的物质构成,形式的 显现,抑或其他?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美不等于美的事物,前者是后者得以成立的根源。美本身是永恒的,但美的事物却因判断 标尺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楚王好细腰,流风所及,举国皆以瘦为美。可到了唐代,丰腴之美成了主 流。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不同地域、不同时 代、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审美并非是单纯的个体的喜好,而是带有鲜明的

3、时代属性和 文化属性。因此,审美不只与个体有关,更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前进方向有关。引导大众树 立向上向善的审美追求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在一种全民狂欢的氛围下,社会文化的样态已经悄然地 发生了一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改变。其中“审丑”现象的泛滥,特别值得关注和反思。 “审丑”现象借助互联网之力,产生了放大和加速的效应,导致了“审丑”的泛滥。从当年的 凤姐到今天的泡脚拉面从庸俗到低俗,再到恶俗,完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一路向下。更有甚 者,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戏耍,到处充斥着以丑为美、以假为真的浅薄庸俗。所谓“射墨体”“杀 猪体”书法,所谓“比基尼京剧”,所谓“屎

4、尿屁”诗歌,所有这一切,无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侵犯 与亵渎。“审丑”现象之所以泛滥,并一再突破底线,对制造者来说无非是追名逐利,流量即金钱的 法则让很多人一夜爆红、一夜暴富,而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更多人的神经;平台资本为了利益的最 大化,更乐于推波助澜;围观者的空虚无聊和缺乏美学常识,也是“审丑”现象的催化剂。不怕丑 的表演者与不嫌丑的观赏者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不断地自嗨、互嗨,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不然。个体总是与社会紧密关联在一起,个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汇聚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生 活;而社会文化的创造、积淀和流传也必然要体现在个体的活动之中。马克思指出,文化是人在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身

5、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自然人化和人自然化的过程中 的产物,是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是人成长的社会语境。文化一旦创生,反过来成为一种塑造力量,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审丑”现象的泛滥,给这个社会提供的只有平庸和丑陋,拉低了整个社会文化的高度。汉 代刘向说苑杂言中引用孔子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 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审丑”现象的泛滥,会让沉浸其中的大众 逐渐丧失基本的判断力,美丑不分、荣辱不清、是非不明,最终导致社会文化的沉沦。正如尼尔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的那样:“娱

6、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 去对社会事物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人们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无知无畏又 不自知的社会群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如果我们不能坚守正确的 文化前进方向,丧失了正确的审美判断,那么我们最终剩下的,只有庸俗、丑陋、浮躁。我们最终 失掉的不止是世界,还有我们自己。 (摘编自光明网文艺评论,作者韩伟、李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美是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出来的,但是美并不等于美的事物。 B.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说明美并不是永恒的。 C.

7、审美不止是个体的喜好,它还带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文化属性。 D. “审丑”的泛滥,以其平庸和丑陋拉低了整个社会文化的高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于段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既证明了论点又引申出审美的时代属性和 文化属性这一结论。 B. 文章语言严谨,在论述“审丑”与现代媒体关系时作者用“随着”“借助”,说明“审丑”现象此 前就一直存在。 C. 文章第舆段作者转引孔子的话,是为了证明“审丑”现象泛滥提供的平庸和丑陋拉低了整 个社会文化的高度。 D. 文章先从美、美的事物和审美谈起,强调了审美的时代和社会属性,然后揭示“审丑”现象 泛滥的

8、危害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审美完全是个体行为,对此社会 应予以包容。 B. 互联网对业已存在的“审丑”现象起到了放大和加速的作用,导致“审丑”的泛滥并恶化了 社会文化生态。 C. “审丑”现象的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追名逐利,平台的利益最大化,也和围观 者的素养有关。 D.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如果丧失了正确的审美判断,我们失掉的不止是 世界还有我们自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针对近年来网络热点话题“男孩危机”

9、,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别教 育课题研究负责人刘文利教授。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要防止“男生女性化倾向”“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 样”,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刘文利:这个说法是缺乏性别平等视角的,什么是男孩样?什么又是女孩样?男孩的标准是 有力量,有对抗性,但如果一个男孩温柔体贴,那就是没有男孩样了吗?反过来,如果一个女生坚 强而有力量,是不是就不是女孩样了? 记者:这种观点认为,应该通过运动来强化男、女生各自的气质,您怎么看? 刘文利:男生就要参加足球、篮球这样对抗性的运动,而女生就要去学习体操、瑜伽这些培 养形体的运动。为什么女生就不能去踢足球呢?中国女足不是比

10、男足好很多吗?体操王子李宁 可是男性啊!无论什么性别的人都有权利选择喜欢或擅长的运动。 记者:有一些男明星化妆、戴首饰,引发一些男生效仿,您怎么看? 刘文利:这是现在网络发达后,视频化的传播途径将艺人们更多的展现给大家。性别教育中 有一部分内容,叫“媒介素养与性别”。这部分内容会告诉我们,那样的形象需要很多的技术手 段,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化的,更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你看国庆阅兵的时候,我们的军人多么豪 迈!但你不能要求所有的男孩都跟军人一样。有的男生达不到社会定义的男人要求,他们很有可 能就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记者:这种情况明显吗? 刘文利:我们课题组做过研究,专门调查学校里的霸凌现象。发

11、现男生的校园霸凌,主要表 现在年龄更大、身体更壮、个子更高的男生对发育较慢的男生的欺凌。所以说,当你用一个标准 去衡量男生的时候,达不到这个标准的男生,就成了少数群体,他们就更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记者:社会对于男生女性化的批评很多,反过来对于女生男性化的容忍度却很高,这种现象 是什么原因? 刘文利:这背后是对女性形象的贬低。我们批评男生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跟个娘们儿 似的”,但反过来对于男性化的女生,却常常说她是“女汉子”。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传统上男性掌 握着巨大的权力,而女性处于被贬低的地位。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平等意识增强,很多男性 感受到了威胁,于是“不男人”就批评,“像男人”

12、就表彰。中国每个阶层的人都缺乏性别教育知 识。2018 年颁布的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性别平等教育是其中一个独立的单 元,并且贯穿性教育的始终。 记者:您认为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意识吗?刘文利:从基础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开展性别教育。在教育部门设立性别平等咨询委 员会。国务院印的中国发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性别平等原则要在各级各类 教育中有充分体现,国家级的教材中,要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在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 订和评估中,要增加性别平等视角,落实性别平等。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的文章,邓颖超同

13、志是我国非常杰出的政治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但她在教材中出现的画面是在给周总理补衣 服。从这里也能看出,女性形象在教材中出现时,更多的是以为家庭服务、为丈夫服务的角色呈 现的。在教材中,职业的女性形象非常少,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很少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评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记者认为现在有一种“男生女性化倾向”“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对此刘文利 教授表示并不认同。 B. 针择对喜通欢过或运擅动长来的强运化动性。别意识的观点,刘文利教授认为无论什么性别,每个人都有权利选 C. 性别教育中的“媒介素养与性别”是引导

14、人们了解媒介形象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化的,更 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 D. 刘文利教授认为批评男生“你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和表扬女生“女汉子”一样,都是缺少 性别平等视角的说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男孩危机”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反映出社会对男生女性化倾向的担忧,因为它颠覆了人们 普遍的审美感受。 B. 男明星化妆、戴首饰,只顾一己之私而忽略了作为共众形象的引领作用,误导不少男生效 仿从而混淆了性别。 C. 女性化的男生成为少数群体,更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调查表明在男生的校园霸凌中 他们是主要的受害者。 D. 即使是在教材中,也缺乏性别平等的

15、视角。在教材中,职业的女性形象非常少,也很少反映 女性对社会的贡献。 6.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提高男女平等意识有哪些途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耀9 题。 三月香雪铁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 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 (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 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

16、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 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 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 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 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 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 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