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278315000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论视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论视角邓纯余淮安信息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 江苏 淮安 223003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On the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摘要】知识论的历史嬗变提供了知识分析的视角和根据,由此应从社会事实、知识生成、知识运作等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加以扩展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以政治常识、道德认识、社会学识为架构,包括实现社会控制的政治性知识、促进思想转变的教化性知识、引导实践生存的体验性知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展,应把握其知识

2、运作在空间分配、活动控制、时间积累和构造编排等方面的条件,克制社会心理、组织构造、社会环境与深层交流等方面的障碍,注重建构多维的知识目标体系,深度开发学科的隐性知识,着力凸显学科知识的政治本质。【关键词】知识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知识运作;路径;知识是教育的载体,教育是知识的最终目的。近年来,学界围绕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展了诸多思考,阐述了知识教育的根底性地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限于该研究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知识本体的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观尤为必要。由此,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确证的逻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的规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作的条件与路径,构

3、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的根本内容。一、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确证的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真理性、价值性、实践性存在着知识确证的问题。哲学知识论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的历史嬗变,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确证的视角和根据。借鉴知识论的分析范式,进一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实践生成与社会运作,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造社会知识、促进社会管理、实现全面育人等价值的理论前提。一知识论研究的历史嬗变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分支,即有关“知识与确证性质的研究,特别是有关知识与确证确实定特征、实质条件以及他们界限的研究。1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了知识的起源问题,将知识定义为能够被

4、证实的信仰和可信的事物。此后,知识能否成为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实信念成为古代和近代知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由此形成了经历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分野。此时的知识论仅从静态和个体的角度论证知识的“真假问题,将知识视作为孤独的个体心灵运作。近代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狄尔泰将知识划分为“纯粹知识和“非纯粹知识两种形态。这一“知识二分法引起了关于知识价值序列的思考,人们大多只成认由概念、命题或符号等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论为知识。随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裂,思想家开场进一步反思人类求知的动因、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舍勒第一次从知识与社会境遇关联的视角提出了“知识社会学概念。随后的社会学家

5、曼海姆论述了意识形态知识受社会制度、社会文化、时代精神等社会存在因素制约的特性。这些研究逐步确立了知识论研究的社会学取向。20世纪70年代,科技哲学的相关研究认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自然世界的性质是由社会人为地建构出来的。在“科学知识建构说提出的同时,法国哲学家福柯、社会学家布迪厄等人通过分析权力、学科、知识的关系,开辟了关于知识的微观政治哲学分析路径。随后,美国科技哲学家劳斯、社会学家莫顿等结合专业创立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当代知识经济的开展与国家知识政策的制定,形成了知识的微观政治哲学分析走向,使得解释知识生成与社会价值体系、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思想

6、政治教育知识确证的本质人类确证知识的思想历程说明,人们的求知活动,不是一种仅有实用目的的精神形式,而是人类复杂的生存实践活动。正如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知识以显性和沉默两种形式出现:一者指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系统表达的客观知识,另一者指无法系统表达的、受社会存在制约的主观知识。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人们往往从内容、获得历程、应用等方面界定知识的内涵:在内容上,它包含事实、方法、原理、原那么、技术等;在获得的历程上,它包括经历、领悟、人际互动等;在应用上,它表达为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同任何知识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也完全可以从事实、方法、原理、原那么及其知识

7、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等层面加以扩展和解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关键在于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探究该学科知识体系与一定社会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社会体制之间的关系,从而具体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产生、传播和承受的过程。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国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关注自身的“知识场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学科知识的生成运作,分析实践主体、社会制度、历史情境、社会心理、民族文化等因素对学科知识生成和运作的影响。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的规律实践活动是人类一切知识为之旋转的轴心。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是社会性知识与个体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统一。人们

8、在社会开展与日常生活中承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思想政治教育砥砺言行、教化规训的功能中,丰富着自身的社会交往,并通过主客体认识的差异互动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识。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核是指导政治实践的思想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履行着指导人们参与政治实践、实现政治认同的职能,政治社会化的需求和期待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的动因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的内容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实践,反映执政党立场和利益的政治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主体和内核。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教育行动强加一种文化专断的权力,最终以集团或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为根底,这些集团或阶级构成了教育行

9、动在其中实施的社会构成。教育行动使它灌输的文化专断得以再生产,从而有助于作为它专断强加权力的根底的权力关系的再生产。2P18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政治实践的指导思想,政治文化反映了特定阶级、政党、政府等政治组织对公民社会参与的要求和期待,表达了政党、政府等政治组织或利益集团参与政治实践的方式、手段、目的。运用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和社会立场的政治观统摄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思想管理和政治控制,客观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政治教育为主导、以思想灌输为根本原那么和根本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生成是教育主客体实践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的“皮下注射,而是教育主客体之间实践互动的复杂过程

10、。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正如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舍勒指出:互相是群体灵魂和群体精神这两个范畴的根底。如果没有这两个范畴,知识社会学就无法取得进展。而这些范畴“只不过是永远在与其他人共处的经历中不断重新形成自身的精神主体和心理内容 3(P61),一方面,根据相应的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对教育内容进展组织编制,并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体验、沉思、感悟等方式进一步洞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知识意蕴,逐渐积累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认识;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改造个体命运的感性需要和思想抉择表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认同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

11、体之间必然存在着理解间距和认知差异。这种间距和差异不仅提供了知识生成的合理张力,也将以人际对话与知识传播的方式,在沟通、交流、碰撞中催生出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新空间,创造出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开展的体验性知识。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是关于学科知识生成的理论反映知识是实践的产物,正如列宁指出,“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 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稳固性和公理的性质4(P24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也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逻辑的式。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其思想问题中形成的方法和艺术。随着党的思想

12、政治工作上升为科学的教育形态,这些工作方法和实践艺术便上升为科学理论体系,以历史事实、教育原理、实践技术、方法原那么等知识形态呈现出来。作为实践经历的总结、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在形成之后,便成为指导受教育者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教化性知识。通过这些显性的教化性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应教育对象以实现共同价值为指向的社会标准,而能否遵从这一社会标准,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被承受程度。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教育对象选择性承受的教化性知识又转化为指导个体实践生存的体验性知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是社会标准与实践经历的统一,在社会控制与个体体验的互动中不断生成。从知识生成的实践主体

13、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包括:指导政治实践的思想文化、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受教育者选择性承受和反映的认识成果。从知识生成的目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包括:实现社会控制的政治性知识、转变思想观念的教化性知识、引导个体实践生存的体验性知识。三、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作的条件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也是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被承受、开发与共享的过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应用不能反映个人的利益诉求并合理地标准社会行为,知识的解题低效无疑只能带来知识的失效。因而,顺应知识论的开展脉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分析还应回归到知识的实际运作中,进一步探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化与规训作用发生的具体条件。一完善的社会

14、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作的空间条件空间是教育知识运作的媒介和通途,教育知识的运转需要通过空间来实现。正如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的,“所有的政治只要它不是一时的统治手段,而是对根底的稳固和延续的话,那么它必然是全民的教育 5(P53),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中,政党、政府、社团等组织、教育者、教育对象等主体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主体,政党、政府等国家权力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操纵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育技能和实践智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主体,受教育者

15、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承受主体和评价主体。主体的共生共存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强化开展的空间意识,主动寻求教育管理活动所必要的社会支持,积极创造学科知识运作的根底性条件。二有效的政治控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作的实践条件活动在教育知识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依靠活动控制及其对人的行为的规定,知识找到了发挥作用的途径。作为一定阶级、政党等政治组织为了稳固统治、掌握政权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社会建制方面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而且在传播力量上也受制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命运取决于国家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权力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态度。诚如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所言,“政治社会化

16、实际上是由任何发出直接和间接的政治信息的机构来推进的,因而必须对许多构造之间如家庭、同辈团体、学校、电视、利益集团、工厂、政党和政府机构的交互作用予以注意6P88,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实践的本质决定了自身知识体系更多的政治负载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科研管理、社会实践等无不表达了国家中心化权力的运作,与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实践及社会管理存在着体用不二的关系。三丰富的历史记忆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作的时间条件知识在人类开展的历史长河中累积而成,历史承载着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时的各种经历,“它包含着该做什么和政治行为中应防止什么的根本训诫。那时的历史就是当时政治过程的经历,这种经历有助于将现世事件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