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278310580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中学数学古对今教案范文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假如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假如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老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日古代就是古时候,今日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2描红写字。留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

2、小。5.简介对子。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老师示范读文。引问:你发觉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2.同学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寒冷和酷暑,春温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1.同学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老师相机贴卡。2.同桌合作互读互考。假如同桌读

3、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实时订正。留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选择一个你喜爱的字,一边观测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老师相机指导。酷:儿歌记忆:酉时告知你。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多音字,还念cho。朝代、汉朝、朝南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

4、杨树、白杨 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同学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沟通,老师相机指导。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涌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制造了晨。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比较员和圆的不同 4独体字:严、夕。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5.整体读字。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1.开火车读韵文

5、,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2.男女生对读,男生读一行,女生读一行。3.师生对读。4.同桌相互拍手有节奏地读,尝试背诵。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当留意哪笔?捺要写伸展书空、描红、试写、对比。2.语:应留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3.播放观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今 圆方 寒冷酷暑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教学反思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敏捷,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根据结构分类梳理,采纳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同学翱游于汉字的美好世界里。这样既使同学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同学学习汉字的爱好。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同学自主发觉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沟通中,使同学发觉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查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同学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聪慧。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