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278309548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9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下册9-2 项脊轩志 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项脊轩志素养目标素养目标项脊轩志1.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典型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3.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重点1. 积累“得”“过”等文言实词和“之”“于”“以”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感情的写法。难点体会作者“喜”与“悲”的感情。重点难点一、扫除生字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偃()仰 冥()然 万籁() 迨() 异爨() 呱()呱而泣 老妪() 婢()女先妣() 阖()门 象笏() 长号()扃( )牖() 枇( )杷()课前预习 l q yun shn

2、yn mng li di cun g y b b h h hojing yu p pa二、阅读思考1. 这篇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2.文章写了这么多琐事,线索是什么?3.补叙部分回忆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析作者为何而喜,为何而悲。归有光(1507 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归有光9 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诵经史,习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20 余年,8 次会试不第。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官至南京太仆寺丞,留任内阁制敕房,参与撰写世宗实录。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

3、、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很受时人推崇。主要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有震川先生集传世。作者简介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不广,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从身边琐事着笔。“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的作品。作者三十岁之后,又给该文补写了附记。选入教材时删

4、去了“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写作背景文言文数字表示方式 零数表示法: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u)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概数的方法有多种: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数”等表示。如:每字有二十余印。(活板) 分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用“几分之几”表示分数。如:天下三分之一。( 汉书地理志)资料链接 虚数表示法: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常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作虚

5、数,一般表示“多”。如:赏赐百千强。(木兰诗)但并非上述数词都表虚数,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辨其虚实。如:船头坐三人。(核舟记)此处“三”即为实数。 序数表示法: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不用“第”而直接用数字表示。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两数相乘表示法:有时两个数字相连,表示两者相乘。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修葺前的项脊轩狭小、破败、昏暗。作者渲染其衰败、阴冷的气氛,欲扬先抑,为下文写项脊轩修葺后的幽美可爱做铺垫。 课文探究1.修葺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不再“上漏”,室内“洞

6、然”,庭内“杂植兰桂竹木”,栏楯“增胜”,修葺后的项脊轩环境幽美,极富情致。修葺后的项脊轩幽美可爱,令人留恋,不仅表现在明亮、不漏、幽雅、宁静等方面,也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表达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2.修葺后的项脊轩有哪些变化?“以指叩门扉”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儿寒乎?欲食乎?”的语言描写,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的情形描绘出来,而对这种关怀的怀念更增加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苦之情。“以手阖门”的细节,不仅表现出祖母唯恐惊动孙子学习的心理,而且与上文写归有光“竟日默默”相照应。祖母的喃喃自语,分明是多年忧虑中透出的殷切期望。“以足音辨人”的细节,既表现

7、出轩内外的寂静清幽,又表现出作者对人和屋的深厚感情,只是多了一层悲凉色彩。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愿望。用生活细节吸引读者,正是归有光散文的突出特点。3.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试找出来加以分析。结尾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收束全篇,看似随意,却意蕴无穷。看到树,自然想到植树之人,想到妻子当年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犹如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4.结合文本,谈谈结尾是如何借物抒情的。1.古今异义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今义: 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 寺

8、院的住持。往往而是古义: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一丈见方到处知识梳理2.一词多义过日过午已昏 动词,大母过余曰 动词,从轩前过 动词,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名词,偏过看望经过过错当以当南日 介词,他日汝当用之 助动词,北邀当国者相见 动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恐未能尽当其罪 动词,对着应当,会掌管,担当相抵,比得上判决,判罪比比去,以手阖门 介词,比得软脚病 副词,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 动词,其两膝相比者 动词,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动词,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动词,及、等到近来比照,与相当靠近勾结适合,合得又北向,不能得日

9、动词,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助动词,得到,获得能够归后五年,吾妻来归 动词,吾妻归宁 动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返回归向,归附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结构助词,他日汝当用之 代词,抚之甚厚 代词,儿之成,则可待乎 助词,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音节助词,而客逾庖而宴 助词,而母立于兹 代词,而庭阶寂寂 连词,呱呱而泣 连词,表顺承你的表转折表修饰的代指象笏她,指老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不译3.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迨诸父异爨 介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 余扃牖而居 动词, 比去,以手阖门 动词, 吾家读书久不效 名词,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副词, 其制稍异于前名

10、词,等到不久后关闭关闭效果恐怕,可能形制,规制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 雨泽下注 名词作状语, 前辟四窗 名词作状语, 垣墙周庭 名词作动词,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的活用 亦遂增胜 形容词用作名词, 借书满架 形容词用作动词,向下在前面砌上垣墙上朝美好的景致装满5.文言句式(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表判断妪,先大母婢也 “ ”表判断2. 省略句(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略主语“ ”使(之)不上漏 省略代词“ ”明月(照)半墙 省略谓语“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省略介词“ ”3. 状语后置句其制稍异于前 即“ ”4.被动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11、意念被动,“ ”,被焚毁也余其制于前稍异也之照于焚6.文化知识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妇女住的内室。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考”指去世的父亲。束发古代以男子15 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这时应该学习各种技艺。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三五农历十五日,“十五”又称“望”。宣德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这

12、是按照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古代纪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多种方法。内容小结 作者通过描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情地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深厚的怀念之情。主题归纳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沉怀念。 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生活

13、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加以表述。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深入探究2.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过渡句,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和可悲的事。喜: 修葺南阁子; 祖母关心与鼓励“我”; 母亲慈爱; 夫妻情深。悲: 老屋破旧; 伯父、叔父们分家; 母亲去世; 作者功名未就; 妻子亡故; 项脊轩失火。3.作者笔下的小轩与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在本文中,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沉郁的内心伤痛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项脊轩这条明线将人

14、、事、景都串联起来,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来表现作者的悲喜之情。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第一,小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二,小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败。第三,修葺小轩,反映了作者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出他的不得志;小轩是他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此文处处写小轩,实际上处处在写作者的感情,小轩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作者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4. 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以下部分是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想一想,作者补写的这两段有什么

15、作用,与前文相比,最后一段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以及后来妻死室坏带给自己的伤痛,于是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寄托寂寥之感。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衬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等一组时间短语,更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文末写亡妻手植的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的共鸣。5.最后两段是作者在多

16、年之后补记的,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陈述理由。不可以删去。写这部分“补记”,作者并不是为了使文章完美,而是为了抒发对亡妻的怀念。因原文写了对祖母、母亲的怀念,那么若干年后把亡妻也写到里面,是情之必然,顺理成章。然而,客观上讲,加上了“补记”部分,才使项脊轩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前面交代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怀念亲人的伤感,二是读书做官的志向,很明显言志重于抒情。现在加上“补记”,像在天平上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使文章向着记人抒情的方向倾斜了。在读者心中,项脊轩志记述作者发愤苦读、成就功名的心志淡化了,而文中所写的对祖母、对母亲、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却使人深深感动。而且补记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作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与家庭生活琐事展开的,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因而不可删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色的词。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 大母过余曰 过: 其制稍异于前 制: 吾妻来归 归: 以手阖门 阖:课堂训练 答案:美好的景致 看望 形制,规制 女子出嫁 关闭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凡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