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276751701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课题微生物与健康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总结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类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的成果。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研讨交流中,了解人类探索微生物的一些成果,知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二是回顾与总结。学生回顾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尝试用图片、文字和箭头相结合的流程图来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本课是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微生物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

2、果。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流程图梳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人类观察范围拓展之间的关系。在查阅资料、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人类探索微生物成果时,相对有一些困难,容易流于形式而缺乏理解。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收集资料的能力,但是整理资料、归纳信息的能力需要继续培养;在信息输出时,能按研究主题分类,但总是原样搬抄信息,缺乏自己对信息的鉴别和理解。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

3、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科学态度目标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重点通过资料收集和交流研讨知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有密切关系。难点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认

4、识这些微小的生物吗?(展示图片)2、人们习惯上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称为微生物。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这种说法准确吗?明确:不准确。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微生物除了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真菌之外,还包括哪些?明确:细菌、古菌和病毒等。4、微生物和细胞的发现,在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动植物的改良等方面,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你按以下这些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感冒、痢疾是怎么引起的?食品、衣服为什么会发霉?馒头为什么蓬松多孔?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能离开微生物吗?疫苗是怎么研制成功的?克隆羊是怎么诞生的?回答回答认真听讲

5、课前已布置明白微生物的科学含义。提出问题,查阅资料,为本科学习做准备。讲授新课一、人类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的成果1、整理资料(1)把收集的资料,选择某一方面填写“资料收集卡”。(2)可以把收集的资料,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2、汇报交流。3、交流小结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交流,我们知道有的微生物是有益的,有的微生物是有害的。4、资料阅读(1)微生物与医药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疟疾联系起来的人。他利用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发现了病因,那么防治手段就显而易见了,只有防止“微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疾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

6、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过去,伤寒、鼠疫、传染病四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1928年,英国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疫苗是指以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被注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到了19世纪,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

7、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发展了一项对人类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实验证明: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蔓延,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2)食品工业生活中,我们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产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酿酒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类的过程。用于酿酒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多,大体

8、上可分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丝状菌)和细菌3大类。酸奶则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3)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将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培育新品种科学家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

9、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莉羊。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 21 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5、温馨提示: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6、小结:微生物的利与弊二、单元回顾与总结1、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想一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范围又是怎样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箭头说明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10、的拓展吗?明确: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们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什么?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制作小卡片交流。(1)单元知识梳理(2)我的问题3、小结:微小世界,奇妙无限,更多精彩需要我们去发现。三、课堂练习1、人们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常会加入( ),使其变得松软多孔。A酵母菌B乳酸菌 C霉菌2、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 )。A微生物B细胞 C克隆羊3、下列微生物中,能引起伤寒的是( )。A志贺氏菌 B伤寒杆菌 C酵母菌4、下列科学家中,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的是( )。A巴斯德 B弗莱明C袁隆平5、下列关于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B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者帮助我们生产食物C所有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四、作业布置紧紧围绕“微生物与健康“为主题制作一份宣传海报。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归纳阅读归纳做到教材上回答练习了解人类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的成果,体会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进程和科技进步史。培养继续探究微小生物世界的兴趣。完成达标测评巩固单元知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同时也发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