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7670910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目 录1勘察工作概况11.1 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2 勘察范围和勘察等级11.3 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与要求11.4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21.5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32 自然地理32.1 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32.2 气象32.3 水文43 工程地质条件43.1 地形地貌43.2 地质构造43.3 地层岩性43.4 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53.5 水文地质条件53.6 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53.7 地震53.8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54 试验、测试资料的整理和设计参数的取值54.1地下水水质分

2、析54.2土工物理力学性实验54.3 室内岩石试验资料整理64.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64.5 岩、土体设计参数及取值原则65 工程地质评价75.1 场地现状稳定性评价75.2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75.3 工程地质评价75.3.1 边坡稳定性评价75.3.2 基坑稳定性评价75.4地震效应和地震稳定性评价75.5地下水作用评价85.6水、土腐蚀性评价85.7特殊性岩土评价85.8 地基及基础评价85.9成桩可能性分析评价及对环境的影响95.10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95.11拟建物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106 主要结论与建议106.1 结论106.2 建议10一、附图:1、图

3、 例2、1:500勘探点布置平面图(1-1) 3、1:200工程地质剖面图(2-12-20)4、1:100工程地质柱状图(3-13-62)5、1:100动力触探试验(N63.5)柱状图(4-14-6)二、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三、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测量成果说明4、工程地质勘察纲要5、勘察单位资质证书6、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7、波速测试报告8、外业见证报告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竹东路6号 服务电话:023-67959726 传真:023-67959746 11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

4、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1勘察工作概况1.1 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1任务由来受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的委托,我院承担了重庆市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1.2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人民村,场地南北长约379m,东西宽约104m,建设用地面积约34974m2。拟建场地近期实施的主要建筑有9#(4F)、10#(4F)、11#(4F)及12#(4F)楼等组成。场地内将形成8段基坑边坡,其中土质基坑边坡最高5.4m(JBP1),基坑岩质边坡最高10.9m(JBP4),基坑岩土质混合边坡最高10.3m(JBP

5、2)(土层厚8.6m,岩层厚1.7m),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用地范围周边市政道路、地块平场先于本项目实施或同步实施,本场地周边无环境高边坡(道路边坡在道路勘察报告中进行评价,本报告不单独评价)。本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工程,本项目设计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各建筑特征详见表1.1-2。表1.1-2 各建筑特征一览表建筑物名称层数设计高度(m)拟采用基础类型荷载(kN/柱)拟采用结构类型安全等级9#楼4F/-1F22.0桩基4000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级10#楼2F/-1F20.0桩基2000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级11#楼4F/-1F24.5桩基4000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级12#

6、楼4F20桩基4000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级1.2 勘察范围和勘察等级1.2.1勘察工作范围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勘察阶段判定准则,本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查,故本次勘察为直接详勘。勘察范围为用地红线范围外20m或边坡影响范围,符合渝建2013346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详见附表:勘察阶段判定表。1.2.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拟建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工程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类别划分见表1.4),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43-2016)4.1.5、4.1.6、4.1.7规定,综合判定工程勘察等级综合确定为乙级。表

7、1.2-1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坡角515中等复杂岩层倾角()10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局部存在填土土层厚度(m)7.6m(FZK18钻探揭露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岩质边坡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相邻建筑影响程度1.3 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与要求1.3.1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如下:(1) 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 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8、;(3) 业主提供的“项目设计方案图(电子图)”,例尺为1:500;(3) 我院编制的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勘察纲要。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为: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9.重

9、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1.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3.2勘察目的与要求勘察目的:根据“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项目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对本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场区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特殊地质条件,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依据与相关设计参数。勘察要求:气象、水文资料:搜集场区的气象、水文资料;自然条件:详细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特征:详细查明场

10、地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着重查明地质构造变动的性质、类型、规模;断层、节理、软弱结构面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水文地质特征:详细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及相应的渗透参数、水量和补给关系、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等;不良地质现象:详细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特殊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性质、分布位置等,并提出处理意见;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 确定场区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设计需要的相关参数,以满足设计、施工使用; 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对工程施工开挖填方形成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编制

11、重庆市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五期房建M42-1/03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场地稳定性、建设适宜性提出明确结论,提出对工程建设的建议,提出预防和减轻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对施工提出指导性的建议。1.4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4.1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56年黄海高程系。1.4.2勘察工作布置我院接受业主委托任务后,依据现场踏勘情况、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和规范的相关规定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和现场原位测试、物探工作,以查明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采用1:500地

12、形图为底图进行工程地质填图,填图范围为拟建物及周边3050m。当有因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以及建设范围内本身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时,扩大填图范围至其影响范围。测绘面积约0.04k。钻孔布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43-2016布置,经业主确认后实施,本次详勘钻孔沿勘探点、线沿建构筑物周边兼顾角点、环境边坡及地下室边线进行钻孔布置,间距1530m。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深度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12.0m,一般性钻孔深度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10.0m;其中环境边坡控制性钻孔深度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6.08.0m,一般性钻孔深度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

13、等风化基岩6.0m。取样要求:对控制性钻孔在拟建物预定地基持力层范围内采集岩样23组进行抗压强度等试验,在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段采集了6组粉质黏土进行土工物理试验分析。原位测试:对填土层较集中、土层厚度较大地段进行了动力触探(N63.5)试验。1.4.3任务完成情况勘察工作于2021年4月15日进行场地踏勘,外业钻探施工于2021年4月17日2020年5月1日进行。在开展外业工作的同时,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本次勘察共完成工程地质测绘0.04km2,完成勘察钻孔54孔/ 1438.20m,其中完成控制孔27孔,占实际勘察钻孔总数的49%,采集土样6组/6孔,岩样23组/23孔

14、,动力触探 6孔/22.2m,岩质地基持力层原位测试及取样孔占总孔数的64%。利用钻孔(房勘孔与西湖隧道孔重叠)7孔/301.0m。本次勘察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5-1。本次布置的ZK41钻孔位于鱼塘中,本次勘察无施工条件,后期道路施工时有勘察条件后再进行补勘。表1.5-1 勘 探 工 作 量 一 览 表工作内容类别/项目单位数量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调绘km20.04地质钻探本次钻孔数量m/孔1438.20/54利用钻孔(房勘孔与西湖隧道孔重叠)m/孔301.0/7原位测试动力触探孔/m6/22.2物探波速测试孔2钻孔位置管线探测孔/水文地质试验抽(压)水试验孔/水位观测次54放孔及管线探测仪器放孔点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