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学评论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75579704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文学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楼梦》文学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楼梦》文学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楼梦》文学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文学评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15)xx辰红楼梦文学评论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关于曹雪芹,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他的生卒年,“字”、“号”,亲生父亲等等都不十分确定。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据近三十年来发现的大量的可靠史料,证明他的祖籍是辽阳,后迁沈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兵入关。红楼梦的伟大作者曹雪芹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迁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十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以后的情况究竟如何?曹雪芹究竟

2、住在何处?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这些问题,统因文献无征,不能确指。据红学家们的考证,认为他与敦诚,敦敏成为亲密朋友,是在右翼宗学里开始结识的,后来落魄住到了西郊,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来换酒喝。他的画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敦敏题芹圃画石诗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可见曹雪芹的胸襟和画风。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发现。伟大作家曹雪芹,终于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一七六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去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八

3、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明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

4、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经典,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艺光彩。例如女主人公林黛玉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

5、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

6、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任务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现存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在公元一七九一年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和公元一七九二年及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先后以木活字排印行世的,其所据底本旧说以为是高鹗的续作,据近年来的研究,高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续书无论思想或艺术较之原著,已大相悬殊,然与同时或后起的续书相比,则自有其存在之价值,故至今仍能附原著以传。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