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室建设指南》 本指南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2年修订)》(教基一〔2022〕15号)的精神和国家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适用于全国中小学心理室的建设、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 一、建设目标 心理室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心理室软、硬件设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和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和心理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功能定位 心理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和团体,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主要功能是: 1.开展团体心理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活动。
- 1 - 2.进行个别心理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或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3.监测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4.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对有需要的教职工进行心理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三、基本设置 心理室建设应坚持科学、实用原则,保证基本配置,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心理室功能区域和相关配置 1.位置选择心理室应选择建在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尽量避开热闹、嘈杂区域楼层不宜太高 2.环境要求心理室环境布置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富于生机。
心理室可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易于学生接受的名称室外可张贴轻松的欢迎标语,图示图标简明醒目内部环境应温馨、整洁、舒适,以清新、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 - 2 - 装饰物,光线适中,自然光、灯光强度合理个别室要充分保障学生隐私性要求 3.基本配置心理室应设置个别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心理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学校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在不影响心理各功能区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心理室各功能区域也可以相互兼容心理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 区域基本配置个别室面积要求10-15平方米/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咨询椅或沙发,教师咨询椅或沙发与学生咨询椅或沙发成90度或60度摆放可根据条件配备放松音乐、心理健康知识挂图、录音设备等团体活动室面积要求20平方米以上/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可移动桌椅、座垫、多媒体设备可根据条件配备团体心理箱、游戏心理包等办公接待区面积要求15平方米以上基本设施配有电脑、打印机、、档案柜、期刊架、心理书籍等。
其他拓展区域(依需要和条件建设)配备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等工具,沙盘类、绘画类辅助器材,放松类、自助类器材等 四、管理规范 1.开放时间心理室定期对学生开放,可视学生数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开放时间原则上,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