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7406020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必修2(江苏教育版)专题2 典型例题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典型例题解析】例1 等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时,欲使生成氢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锌粒研成锌粉B.增加锌粒的量C.用冰水冷却D.换为98%的浓硫酸解析: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定值,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B错;但对于固体锌而言,等质量时其表面积越大,与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因而化学反应速率越快,A对;降低温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错;浓硫酸是一种氧化性酸,98%的浓硫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H2(得到的是SO2),D错。 答案:A易错点击:虽然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一个常数,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化学反应速率都没有影响。一

2、般来说,增加固体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即固体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不明确这一点会错选B。例2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SO2)=4.0 molL-1min-1B.v(O2)=3.0 molL-1min-1C.v(SO2)=0.1 molL-1s-1D.v(O2)=0.1 molL-1s-1解析:将选项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转化为用同一物质(如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统一用molL-1min-1,则B项中v(SO2)=6 molL-1min-1;C

3、项中v(SO2)=6 molL-1min-1;D项中v(SO2)=12 molL-1min-1。D项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表示的反应最快。答案:D易错点击:如果没有考虑所给化学反应速率是否为同一物质的,也没有考虑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就会错选A项。例3 铝与稀硫酸反应时,10 s末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2 mol。若稀硫酸的体积为2 L,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A.0.01 molL-1s-1B.0.02 molL-1s-1C.0.04 molL-1s-1D.0.18 molL-1s-1解析:题目给出的是硫酸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因此计算化

4、学反应速率时,还应该考虑容器的体积,即v(H2SO4)= 1.2 mol/(10 s2 L)=0.06 molL-1s-1。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铝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可得出关系式:3H2SO4Al2(SO4)3,据此可知vAl2(SO4)3=v(H2SO4)/3=0.02 molL-1s-1。 答案:B易错点击:如果未认真审题,没有严格按照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直接根据硫酸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和时间计算出v(H2SO4)0.12 molL-1s-1,vAl2(SO4)30.04 molL-1s-1,就会

5、错选C项。例4 (福建高考)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1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 molL-1min-1和2.0 molL-1B.2.5 molL-1min-1和2.5 molL-1C.3.0 molL-1min-1和3.0 molL-1D.5.0 molL-1min-1和3.0 molL-1解析:据图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molL-1,8 min 时其浓度为10 molL-1,因此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

6、 molL-1-10 molL-1)/4 min2.5 molL-1min-1。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04 min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40 molL-1-20 molL-1)/4 min 5.0 molL-1min-1,由以上分析数据大致可确定平均分解速率基本呈等比递减变化,因此可估算812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1.25 molL-1min-1,1216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0.625 molL-1min-1,因此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致应为10 molL-1-1.25 molL-1min-14 min-0.625 molL-1min-14 min2.5 molL-1,故B项正确。答案:

7、B例5 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 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 H-142.9 kJmol-1B.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C.2H2+O22H2O H-571.6 kJmol-1D.2H2(g)+O2(g)=2H2O(g) H=+571.6 kJmol-1解析:因为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所以先求25 、101 kPa下2 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其值为142.9 kJ(4 g1 g)

8、=571.6 kJ。同时,还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是否符合题意。答案:B提示: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H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加倍,则H也要加倍。例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发生C.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主要是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发生过程中不再需要外界能量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A错;B项,并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可以发生,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在常温下

9、不能发生,B错;D项,吸热反应开始反应后需不断吸收热量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后放出一定的热量,此热量如果足以支持反应继续进行,则不需外界再提供热量,如果此热量不足以使反应维持下去,则需从外界获取热量,否则反应将终止,D错。 答案:C易错点击: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不清楚这一点会错选A。认为任何放热反应开始后都不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会错选D。例7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量。据此,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

10、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1 mol石墨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相差1.895 kJ),D对。由于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对。答案:AD易错点击:能量越低越稳定,这是自然界一切物质都遵循的一个规律,无论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不例外。不少同学错误地认为,金刚石的硬度远远超过石墨,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从而错选B。实际上,稳定性与硬度无关。例8 已知断开1 mol H-H键、1 mol O=O键和1 mol H-O键所需的能量分别为436 kJ

11、、497 kJ、462 kJ,如果某反应过程中2 mol H2完全燃烧,则该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是( )A.吸收热量471 kJB.吸收热量445 kJC.吸收热量479 kJD.放出热量479 kJ解析: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使2 mol H-H键断裂需吸收热量436 kJ2872 kJ,使1 mol O=O键断裂吸收能量497 kJ,因此使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872 kJ+497 kJ1 369 kJ。生成物 2 mol H2O中含4 mol H-O键,形成4 mol H-O键放出的能量为462 kJ41 848 kJ。由于1 3691 848,所以2

12、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848 kJ-1 369 kJ479 kJ。答案:D易错点击:计算本题时,常常出现以下错误:(1)未写出化学方程式,或者虽然写出了化学方程式,但没有注意到化学计量数和各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直接用题给数据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为: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共需能量436 kJ+497 kJ933 kJ,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能量462 kJ,吸收热量933 kJ-462 kJ471 kJ,错选A。(2)虽然写出了化学方程式,但误认为1 mol H2O中只有 1 mol H-O键。计算过程为:断开反应物中的2 mol H-H键、1 mol O=O键和形成2 mol H-O键

13、共需吸收热量1 369 kJ-924 kJ445 kJ,错选B。例9 (2011广东高考)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2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解析: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故铁能置换出铜且附着在铁棒上,A正确;B项构成原电池,铜片为正极,B正确;C项中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有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故C正确;D项中铜离子应移向铁电极,故D错误。 答案

14、:D例10 (广东高考)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解析:原电池在工作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铜锌原电池的铜为正极,锌为负极,故电子应该从锌极流向铜极,B错误。答案:B例11 (上海高考)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铝合金是阳极 铝合金是负极 海水是电解液 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B.C.D.解析

15、:分析航标灯的电源结构,活泼金属铝合金作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PtFe合金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海水。铝合金作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错误;正确。答案:A例12 (2011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锂水电池的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D正确;在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H2O作氧化剂,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A正确;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