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

上传人:ahu****ng2 文档编号:27404200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二教育网(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社戏知识与技能体会江南水乡的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难点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课文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2课时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是自由的天堂,人们成年后回忆起往事,总是对它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怀念童年时代的小说社戏,体会一下这位伟大的斗

2、士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3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本文一共写了八件事,分别是: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略写的是:。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演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内容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5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文中围绕中心事件又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每件事的主题词。赵庄看戏。又写了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在春末夏初。因课文中“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这些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2“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我们”每天

4、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乐在心里。“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却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

5、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浓浓的乐趣。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什么作用?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看社戏前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

6、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提出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都识水性。还用写包票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这才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性格,又使文章跌宕起伏。5“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这些误认表现了什么?“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二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6齐读课

7、文第1113自然段,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的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这几方面,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依次写出了“我”在沿途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中有形的是:“起伏的连山”“一丛松柏林”;有色的是: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有声的是:笑声、嚷声、水声、笛声;有味的是:豆麦的清香;有情的是:“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

8、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兴奋的心情。7“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我”望到“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表达出“我”无限欢喜、兴奋之情。8那天晚上的社戏到底好不好看?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2)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文中“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

9、子的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出戏不好看。9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社戏,而是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10作者是怎样描写“深夜归航”的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喻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以童话的语言,描写、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11看戏和看戏返回途中两次景物描写基本相同,但描写景物的次序却是互相颠倒的,描写上也有所不同,请你找出不同之处。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远远近近的渔火,为返回时几个夜渔的老渔夫看见在浪花里蹿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写埋下伏笔。这样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缜密。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