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69910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网上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 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2分,请选择正确答案。 1、由于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使大气增温、地表升温的作用与“温室”作用类似,故称之为“温室效应”。 2、200多年来,人类依赖碳基能源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但也是造成酸雨、灰霾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同时大部分碳基能源将在下一个世纪内被开采殆尽。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4、学界认为,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4A”,即认知性、可行性、操作性、可承受性。 5、美国旧金山大学H

2、Weihric教授提出的SWOT分析法,是指对系统或机构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式。 6、2022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地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1 / 14 7、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8、自然界有强大的再生系统和功能,因此,低碳经济的实际作用不大。 9、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关系,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 10、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

3、。 11、“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2、循环经济发展动力可以分为源动力、次动力和协动力三种类型。 13、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在2022年之前无需承担减排义务,因此碳交易市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我国作为卖方将减排额卖给负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 14、低碳营销是企业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15、绿色化学技术中,最理想的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即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以下为备用试题) 2 / 14 16、碳交易除了三种强制性机制以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市场,即VER。 17、在循环经济发

4、展的三个主体中,政府起到主导地位。 18、人口多,对改善环境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19、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20、意大利的“白色证书”,也称能源效率证(TEE),是一个为减少能源消耗而出台的鼓励措施。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请选择正确答案。 1、1997年,日本在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发达国家消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 A、五 B、六 C、七、 D、八 2、198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罗斯 3、我国的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位。 3 / 14

5、 B、三B、四 C、五 D、六 4、1999年,意大利通过立法形式实行的“()证书”制度对本国利用可再生能源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红色 B、白色 C、绿色 D、蓝色 5、在2022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2年下降()的承诺。 A、30-35% B、35-40% C、40-45% D、45-50% 6、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不包括: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国集团 7、SWOT矩阵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中“WO”组合,体现了()的思路。 A、

6、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国际合作 8、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软实力的支撑。 A、低碳政策 B、低碳文化 C、低碳消费 D、低碳生产 4 / 14 9、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形势已日趋迫切,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发达国家主要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依然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占()%。 A、30 B、40 C、50 D、60 10、可持续发展理念于1972年首次提出以来,已深入到人类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对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极大推动了“()”的可持续发展。 A、经济-社会-生态 B、生产-社

7、会-经济 C、农业-工业-科技 D、经济-环保-科技 (以下为备用试题) 11、哪种活动不属于排放温室气体的范畴:() A、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排放的甲烷 B、水泥、石灰、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体 C、废弃物排放的氧化亚氮 D、植物大棚养殖技术的开展 12、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的排放量。 A、生活垃圾 B、二氧化碳 C、生活污水 D、有毒物质 13、日本利用“200年长寿住宅”计划,推广节能住宅和办公楼,此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日本为实 5 / 14 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A、福田蓝图 B、麻生蓝图 C、鸠山蓝图 D

8、、安倍蓝图 14、“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22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三、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请选择正确答案。 1、“低碳”概念由以下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排放 D、碳关税 2、丹麦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有:() A、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B、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 C、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D、抓紧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3、低碳经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 A、戒除以高耗能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倡导关联节能环保意识

9、,杜绝“一次性”用品消费 C、 6 / 14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嗜好D、推行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4、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三低三高”为基础,其中“三低”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而“三高”又是指()。 A、高效能 B、高效率 C、高效益 D、高附加值 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一定劣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过大 B、发展水平较低 C、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产业结构 D、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6、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三种矛盾:() A、人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要求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 B、人类变革环境的快

10、速性与环境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C、人类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之间的矛盾 D、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7、哪些表述符合“循环经济”的特征表现:()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主体多元性 D、效益综合性 7 / 14 8、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循环共生模式”主要特征为:() A、市场为主导 B、资源多重流动 C、产业优化升级 D、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9、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根据交易排放权本身的产生类型,分为()和()两类。 A、项目市场 B、能源市场 C、杠杆市场 D、准许市场 10、人与环境资源的协调性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A、循

11、序渐进原则 B、整体效应原则 C、自我控制原则 D、生态平衡原则 11、应对低碳经济,必须做到:() B、提高官方责任B、企业积极自律 C、培养公民低碳自觉 D、保持自然原状 1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折中原则 13、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我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理由是:() A、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B、是优化产业机构的重要途径 C、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 D、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8 / 14 1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是:() A、在政治和外

12、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经济薄弱需国外技术支持 D、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及对全球的贡献 15、发展低碳营销有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 A、低碳营销是传统营销模式的改进和发展 B、低碳营销是全球政治经济新环境对企业的要求 C、低碳营销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D、低碳营销是企业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以下为备用试题) 16、低碳经济的特征是:() A、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B、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性 C、具有低排放,体现情节生产的特征 D、具有低成本,极易普及的特性 17、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体现在:() A、资源禀赋条件决定 B、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决定 C、地大物博,可利用资源丰富决定 D、产业结构矛盾凸显决定 9 / 14 18、低碳模式的发展体系以()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集成耦合产生低碳模式的理论体系,通过产业模式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以低技术发展为手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A、生态伦理理论 B、生态经济理论 C、生态控制理论 D、循环经济理论 四、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5分。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