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笔记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6987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伤寒论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伤寒论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伤寒论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伤寒论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学习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学习笔记 终于花了几周的时间整理了先师倪公海厦授课时用的伤寒论版本的原文。原文和其他版本有不同的地方,个人以师承为主。以终生为医者,可常常背背原文,必终将熟能生巧,成为上工也。 经方小师陈杰宽 2022年7月27日。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为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7若自汗

2、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8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9、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0、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2、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3,14、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5、太

3、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 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6、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8、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9、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 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21、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22、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23

4、、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24、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5、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 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26、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 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年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 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8、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

5、似疟,日再发 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9、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0、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3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 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32、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 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 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33、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6、34、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 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温热,虚则两胫挛,病症象桂枝, 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 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 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 愈。 3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7、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

7、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9、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0、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41、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 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2、43、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 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此为逆也。 44、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

8、龙汤主之。 46、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47、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8、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49、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50、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51、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 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52

9、、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53、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 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脉涩,故知也。 54、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 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而愈。 55、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10、何 以知其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6、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7、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8、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 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9、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60、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6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 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62、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63、凡病,若发汗,若吐,

11、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6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5、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6、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 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7、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8、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9、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70、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71、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

12、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72、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 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73、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74、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75、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6、77、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 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 散主之。 78、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9、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80

1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81、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 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82、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83、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84、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 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85、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86、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87、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88、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89、凡用栀子豉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90、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91、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92、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93、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94、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95、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憟而振。 96、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97、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