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学1.推荐网站推荐网站中国特殊需要http:/http:/中国特殊教育网 http:/www.spe-http:/www.spe-中国残疾人联合会http:/http:/上海残疾人http:/ http:/ Council of Exceptional Children http:/www.cec.sped.org http:/www.cec.sped.org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http:/www.aamr.orghttp:/www.aamr.org2.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教材:方方俊俊明明主主编编:特特殊殊教教育育学学,人人民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社,20052005年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汤汤盛盛钦钦主主编编:特特殊殊教教育育概概论论,上上海教育出版社海教育出版社 ,19981998年版Rud Rud TurnbullTurnbull等等著著 ,方方俊俊明明等等译译:今今日日学学校校中中的的特特殊殊教教育育,华华东东师师范大学出版社,范大学出版社,20042004年版。
年版3.第一章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特殊儿童的分类第三节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原则特殊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特殊教育的过程特殊教育的过程 第五节第五节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世界特殊教育发展 的特点与趋势的特点与趋势 4.第一节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 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二、特殊教育的对象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三、特殊教育的意义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5.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是,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 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Special pedagogy) 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6.二、特殊教育的对象二、特殊教育的对象 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 Conceptual definition )和操作性和操作性标准标准 (Operational criteria)两个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儿童与正常儿童 7.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 第一类是第一类是残疾儿童残疾儿童( Disabled children ) ,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第二类是问题儿童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第三类是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8.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一)发展特殊教育,(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等的权利(二)发展特殊教育,(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的提高(三)发展特殊教育,(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 食其力的劳动者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特殊教育,(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五)发展特殊教育,(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 体水平体水平9.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一)(一) 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二)(二) 心理学心理学 (三)(三) 医学医学 (四)(四) 社会学社会学10.第二节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一、残疾儿童(Disabled Children)二、问题儿童(二、问题儿童(Problem Children)三、超常儿童(三、超常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11.一、残疾儿童一、残疾儿童(一)感官残疾儿童(一)感官残疾儿童( Sensory disabled Children)(二)肢体残疾儿童(二)肢体残疾儿童( Orthopedically impaired children)(三)语言残疾儿童(三)语言残疾儿童(Speech impaired children)(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 Chronic medical disorders and multi-handicapped children)(五)智力障碍儿童(五)智力障碍儿童(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12.20062006年年第第二二次次全全国国残残疾疾人人抽抽样样调调查查标标准中,将残疾人分为七类:准中,将残疾人分为七类:视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多重残疾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分为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分为1-41-4级级13.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 2004IDEA 2004)的分类)的分类学习障碍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听觉障碍14.其它健康障碍其它健康障碍视觉障碍(包括全盲)视觉障碍(包括全盲)自闭症自闭症聋聋- -盲盲外伤性脑损伤。
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发展迟缓 15.台湾地区在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等两类人群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16.1978年在英国沃纳克报告(Warnork Report)中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chil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案废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分类,将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统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认为: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学生:(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17.二、问题儿童二、问题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 Learning Handicapped Children)(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Social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Children)(三)情绪障碍儿童(三)情绪障碍儿童( Emotionally Disordered Children)(四)自闭症(四)自闭症( Autism)(五)孤儿和寄养儿童(五)孤儿和寄养儿童18.三、超常儿童三、超常儿童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19.讨论:标签化问题讨论:标签化问题 标签的优劣标签的优劣 优:标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优:标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增进非障碍者采取保护性的行为反应,以保护障碍同增进非障碍者采取保护性的行为反应,以保护障碍同伴;标签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发现;特殊教育伴;标签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发现;特殊教育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推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推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童的需要,使大众易于看到这些人的需要。
童的需要,使大众易于看到这些人的需要 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标签结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标签结果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果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永久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建议: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建议: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为重要;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为重要;防止标签的防止标签的“自证预言自证预言”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生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生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 20.第三节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原则特殊教育的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 二、补偿教育原则二、补偿教育原则 三、个别化教育原则三、个别化教育原则 四、系统教育原则四、系统教育原则21.一、早期教育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 早期教育原则认为,应尽早早期教育原则认为,应尽早地抓住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地抓住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训练。
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训练 22.二、补偿教育原则二、补偿教育原则 补偿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补偿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童内在的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童内在的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 23.三、个别化教育原则三、个别化教育原则 个别化教育原则认为,要根据个别化教育原则认为,要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24.25.四、系统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