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

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69KB
约24页
文档ID:272740409
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_第1页
1/24

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人口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人口变动是落实公共服务规划的基本依据为把握我省人口变动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87号)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琼发〔2016〕24号)精神,编制《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本规划旨在阐明规划期内我省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措施,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规划,是全面做好人口公共服务和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全国其他省份比,我省生态环境优良、陆域小、人口少,少儿人口比重大、年龄中位数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均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较为充沛、总扶养水平较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

十三五”时期,我省常住人口总量仍将不断增长,人口抚养比将从低位开始上升准确把握我省人口变动规律,对于做好人口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十二五”时期,我省相继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不断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就——人口总量平稳增长2015年末常住人口910.82万人本规划人口总量使用常住人口口径十二五”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保持在8.7‰左右——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出生人口结构不断变化,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12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8.13%,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至619万,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68人——人口素质稳步提升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01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0.2/10万和6.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率不断下降,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2年——人口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81%提升至2015年的55.12%,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流动人口超过200万——候鸟人口和旅游人口呈增长态势养老、休闲、旅游人群不断增加,2015年候鸟人口为115万,其中常住型候鸟人口48.32万,流动型候鸟人口66.68万人。

日平均过夜旅游人口超过12万人——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十二五”时期,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保持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占总支出的70%以上,我省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8.1%解决了140万农村人口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5.2万人流动人口、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家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第二节 人口发展态势综合考虑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以及季节性休假和健康养老迁移流动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人口总规模继续增长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十三五”时期生育水平将有所提升,出生人口将有所增多,2020年常住人口为996万左右,2030年为1248万左右图1 2016-2030年海南省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呈上升趋势我省常住人口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十三五”期间将持续增加,到2021年超过696万人,2030为793万左右图2 2016-2030年海南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老龄化不断加深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74万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6万人。

预计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99万,2030年为161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降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等,出生人口性别比将从目前的116.12逐渐下降家庭呈现多样化趋势,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单人家庭、单亲家庭以及丁克家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十三五”期间我省流动人口呈现总规模增加、以省内流动为主、区域差异明显等特征,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流入人口多,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候鸟人口和旅游人口不断增加,预计常住型候鸟人口、日平均过夜旅游人口2020年分别为64万、17万,2030年分别为93万、26万第三节 问题和挑战长期看,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带来资源环境压力我省虽然是全国人口较少的省份之一,但平均人口密度较大,每平方公里250人以上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流动活跃,人们对粮食、能源、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还会上升,对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居住环境的要求还将不断提高,会加大我省区域性资源环境压力,尤其在人口高度聚集区,水资源的硬约束更加凸显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必须高度重视我省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问题。

——人口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我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全国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与最大经济特区的战略地位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不相称,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08年、10.95年,而我省仅为9.2年——老龄化加速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异地养老人群规模迅速扩大,会明显增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如不能有效应对,将对我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挑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亟待加强群众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需求与服务保障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妇幼健康计划生育保障能力需要加强,托育/照料服务短缺,促进女性就业等政策亟待完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我省总和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仍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第二章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家庭发展、积极应对健康老龄化、人口迁移和社会保障等政策。

以突出服务职能为抓手,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力资本强省,努力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格局,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第一节 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确立了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完成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项历史重任,比之前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加长期、艰苦的努力促进人口发展,要加强统筹谋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综合决策切实将人口融入经济社会政策,在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计划、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投资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城乡区域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决策中,充分考虑人口因素,不断健全适合我省特点的人口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落实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政策体系,促进共同参与、共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正向调节尊重人口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群众根本利益,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将生育水平调控并维持在适度区间,推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更加有序,持续增强人口资源禀赋——加强风险防范加强超前谋划和战略预判,重视把握人口自身均衡,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互动关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应对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迁移流动等问题——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转变人口调控理念和方法,统筹推进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建立人口监测预警报告制度和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制度第二节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改善,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口总量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将常住人口规模作为预期性指标,实施更加积极且有引导管理的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实现人口适度聚集和合理的空间分布。

——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劳动力资源保持有效供给,人口红利持续释放——人口素质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时期平均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203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70%)以上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布局、城市群发展、产业集聚协调度达到更高水平——重点人群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以及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信息引导、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高端度假和医疗旅游等市场化方式,主动服务和管理候鸟、休闲度假等潮汐变动人群,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第三节 战略导向——注重人口内部各要素相均衡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均衡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发挥政策最大效应,平缓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潜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注重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注重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完善卫生计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补齐重点人群发展短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个人和家庭在人口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义务对等,推动人口工作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政策,多措并举引导人口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适度集聚,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自愿迁出,避免形成特大人口规模城市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