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7251772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5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工程名称: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路道路工程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重庆市西部片区西永组团,同属于沙坪坝区,大学城东侧商住区。工程规模:莲花滩河7号道路起于西永大道,终点与大学城北路相交,线路全长950.076m,标准路幅宽度32m,设计速度40km/h,为城市次干道。本次设计莲花滩河7路单侧人行道宽度8.5m,两侧设置生物滞留带,路幅分配如下:32m=6.5m人行道+2.0m生物滞留带+0.25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双黄线+23.5m车行道+2.0m生物滞留带+6.5m人行道。建设范围:本

2、次设计建设范围为莲花滩河7号路全线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1.2设计内容及设计文件组成根据合同约定,本次工程项目名称为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6号道路、7号道路、8号道路、9号道路和10号道路勘察设计,本套图纸设计为本项目中的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道路的施工图设计部分,本套图纸名称为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包含道路及附属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海绵城市六个分册:第一册 道路工程第二册 桥梁工程第三册 排水工程第四册 照明工程第五册 交通工程第六册 海绵城市本册为第六册海绵城市。1.3初设批复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3.1初设批复本项目已通过专家审查

3、及初设批复。审查意见1:新建溢流井做法大样图盖座未标识。设计回复1:同意审查意见,已补充盖座标识,详见“新建溢流井做法大样图”。1.4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二、 设计依据、规范2.1设计依据(1)我司与业主签订的合同;(2)业主提供的该地区1:500地形图;(3)大学城市公路6+7号路管线物探资料;(4)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年5月)(5)西永组团W分区莲花滩河7号道路工程跨分洪渠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重庆源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1年4月)(6)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重庆

4、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2017.3)(7)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2.2主要采用标准及规范(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措施(GB51222-2017)(9)埋地

5、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0)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13)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14)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5MR205)(15)城市道路 透水人行道铺设(16MR204)(16)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17J17)(17)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6.12)(18)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6、(GBT25993-2010)(19)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2.3其他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2)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版)(渝建发201925号)(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4)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主城区城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渝建【2019】434号)(5)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三、 建设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及河谷浅切

7、割地貌。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陡坡、陡坎等地形为主。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东西高低错落。地形坡角515,局部达2535。沿线最高点高程约288.2m,位于场地西北侧(道路桩号K0+800西侧)坡顶,最低点高程约275.2m,位于龙凤河(分洪渠)河底一带,相对高差13m。线路经过垄岗及斜坡等位置处地表多被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土层厚薄不均,局部有基岩零星出露;线路经过平台及沟谷底部地形平缓,地表多为褐灰色、灰色粉质粘土覆盖,土层较厚,土质较软,并有鱼塘、藕塘零星分布

8、。拟建道路中部及北侧(道路桩号K0+300K0+950一带)区域经人类工程改造(地块开发),地形已发生较大改变,现状场地已经场平,道路范围内地形较平缓。3.2水文气象3.2.1气象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具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秋雨连绵等特点,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气温:多年平

9、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8.15),极端最低气温-1.8(1955.1.1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

10、发量1138.6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3.2.2水文区域资料显示,区内水系分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沿线发育有莲花滩河(龙凤河)、水塘等地表水系或水体。莲花滩河大体上沿南北向发育,虎溪河与莲花滩河在陈家桥一带汇合后为龙凤河,最终汇入嘉陵江,莲花滩河常年有水,规模有限,属一般性溪流。根据现场走访调查与资料收

11、集的河流各频率水位如下:龙凤河(分洪渠):位于线路里程K0+605K0+615一带,河床宽约10m,与线路交汇段河道因渠道修建已被人工改变,勘察期间水位274.967m(2021.5.8),水深0.50.8m。龙凤河(分洪渠)与道路相交段的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79.930 m,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82.27m。在线路桩号K0+000K0+400(北碚向斜核部)一带既有拟建道路两侧2050m范围内零星分布水塘,水深0.51.5m不等,面积505000m2。3.3地质构造根据地表调查及邻近场地资料,工程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冲洪积层,侏罗系的沙溪庙组(J2s)基岩,其岩性按新至老

12、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素填土(Q4ml):褐红、灰黄等杂色,松散至稍密,干至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含量40-60%,碎块石粒径一般为5400mm,最大可达800mm,碎石多呈强风化状。素填土场地内广泛分布,北侧及中部施工区回填方式有抛填、机械堆填,回填时间小于5年;既有道路回填方式为机械堆填,回填时间大于5年。钻孔揭露最大回填厚度达9.5m(7K9)。粉质粘土(Q4el+dl)灰色、褐灰色、紫红色,呈软塑硬塑状态,局部地带含水量大,压缩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差至中等,韧性差至中等,切面稍有光泽,由上而下块碎石含量渐增,残坡积,与下伏基岩强风化带呈渐变过渡。场地分

13、布不连续,间断分布,主要分布原始地貌区。钻孔揭露最大厚度5.8m(7K13)。粉质粘土(Q4al+pl)主要呈灰黄、褐灰、灰色,呈软塑可塑状,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砂质含量较高,局部含有少量的淤泥质,主要分布在龙凤河河床及岸坡区域。厚度0.52.0m。2.侏罗系沙溪庙组(J2s)基岩为泥岩、砂岩。泥岩(J2s-Ms):暗红色、红褐色、紫褐色,泥质结构,薄厚层状构造,遇水易软化,脱水极易风化崩解,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大多含粉砂质较重,含青灰色泥质、砂质条带,团块,局部含大量钙质结核,部分地段有砂岩夹层,厚度小。质软,砂质含量高时硬度稍高。整个场地皆有揭露,为本场地主要岩层。

14、砂岩(J2s-Ss):青灰色、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等。质较硬。整个场地皆有揭露,为本场地主要岩层。3.4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II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取0.35s。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第3.1条规定,拟建龙凤河1桥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拟建道路为抗震一般地段不利地段,拟建路基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措施。由于本工程较重要,对拟建龙凤河1桥采用7度进行构造设防

15、,其它构筑物可按标准设防类(丙类)进行设防。四、海绵城市设计 4.1设计目标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2017.3),本项目位于莲花滩北流域二排水分区,该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1%,年污染物去除率为50%,道路交通设施用地推荐取值为有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75%,污染控制率50%,城市道路宜优先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本项目路侧带宽度比为53.12%40%,因此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目标为50%。4.1设计原则(1) 道路 LID 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对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其他地块中的相关设施实现。(2) 道路 LID 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生物滞留带进行设计。(3) 道路 LID 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 道路 LID 设施的选择及施工应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