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513202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常态下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 杨二勤孔凡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实践和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 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2015 年12 月8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等改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审计定位、目标任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全面

2、升级,审计工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审计监督进入了新常态,审计队伍建设也随之全方位升级。笔者结合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通过分析现行县级审计机关队伍的现状,针对在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下,就如何做好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作以下探讨。一、县级审计机关队伍现状(一)编制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十分严格,县级审计机关混编情况较为突出,有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和事业编制。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有在审计系统工作10余年、甚至20 多年至今没有编制的一线审计人员,而这部分非在编人员有的是审计一线的业务骨干,其薪酬大多通过自收

3、自支途径来解决。另外,也有近几年新招录的无编制的聘任人员,这部分人中往往有工程造价、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属专业技术类人才。总体来讲,在个别县级审计机关,人员超编情况较为突出。(二)基层审计力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共有8 万多名审计人员,其中有6 万多名分布在2800 多个县(包括县级的区、市),约80% 的人员在县级审计机关,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的编制在1035 人,甚至个别审计机关不到10 人。以笔者所在的县级审计机关为例,近10 多年来人员未进行补充,总体人数一直保持在22 人。受编制所限,有的审计机关呈现青黄不接和人员老化的现象,近年来,审计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业务越来越多,人员队伍

4、与审计任务严重不相匹配,审计人员数量与审计任务增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三)人员结构不合理首先,县级审计机关青黄不接现象十分突出。20 世纪60年代后生人(简称“60 后”,下同) 审计人员在审计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大,近年来,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新补充进了些“80 后”“90 后”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这部分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较高,但其审计实务操作经验尚缺乏。而两者之间的“70 后”人员普遍较少,在新老审计人才之间出现的断层现象相当明显。其次,县级审计机关真正从事审计业务的严重不足,一线审计业务人员偏少,形成“三分制”,即三分之一是领导班子,三分之一是非业务人员,三分之一为一线业务人员。以笔者所

5、在的县级审计机关为例,在编人数为22 人,其中领导班子8 人,办公室5 人,长期被抽调人数3 人,从事一线审计人员仅有6 人,区区的6 人要承担上级安排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还要承担区委、区政府安排的临时性项目,有时加上组织部门委托的大量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目前的审计力量显得力不从心。最后,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审计系统专业结构多以会计类专业为主,近年来审计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广,而县级审计机关急需的能源环保、工程造价、计算机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难以适应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四)职业责任意识淡薄目前,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员、经费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虽然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上级审计机关仅是对下

6、级审计机关领导,实际上级审计机关也只是在业务上对下级进行领导,不过多干涉下级审计机关人事、经费方面的管理。在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下,县级审计机关的吃、住、行都来源于当地的党委、政府,导致在揭露、查处地方部门和单位违法违规问题和提出处理意见时,不得不听命于当地政府领导,当审计中发现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只得服从地方利益,难以客观、公正地对一些经济事项予以评价,从而出现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查出的问题瞒报、销号的现象,严重影响对地方政府依法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另外,县级审计机关大部分是行政事业编制,审计人员拥有铁饭碗,容易产生慵懒情绪,造成了基层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较为淡薄。(五)人才机制建

7、设不科学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目前,审计人员管理仍然采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职位设定、晋升、选调等与其他机关没有明显差别,这就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审计的行业特点,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格局, 缺乏晋升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抛开当前审计师职称的含金量问题,薪金待遇和专业职称衔接不够,这就导致一些业务强、技能高的审计人员因无法获得职务提升,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六)缺乏宏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宏观整体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难以打破惯性思维,往往按

8、照以往的做法,将主要精力放在翻阅会计凭证、查看会计账簿上,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而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普及和运用,不少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和行为也“努力”向高科技“看齐”,使审计难度大大增加。但一些审计人员不注重学习科学技术成果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对知识经济和现代审计意识感到陌生和茫然,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七)职业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随着近年来省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培训的增大,各种培训倾向于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县级审计业务人员偏少,而项目任务重,为了不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度,同时应付上级审计机关的培训任务,县级审计机关往往派一些非一线审计人员参加,纯粹为了完成培

9、训任务,因此出现培训“专业户”的现象,而真正需要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一线业务人员则无法享受这一“福利”。有些培训在老师的配置、课程的安排上缺乏相应的调研,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和基层审计人员的实务操作差距太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审计资源的浪费。二、新常态下县级审计队伍建设的建议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才物统一管理工作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尝试,也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省以下审计机关的统一管理,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掣肘,让审计监督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这项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是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社会中的一切包括社会建设都要通过人的活动来表现和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10、,省以下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的改革举措顺利实施,应首先全面解决好人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完全调动起来,审计职业化、审计全覆盖和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等制度改革才能有序综合推进。在此,笔者以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县级审计机关队伍管理方面的建议。(一)要妥善解决个人编制问题目前,基层审计机关混编现象较为突出,一般行政编制较少,近几年各地成立的投资审计多为事业编制,特别在县级审计机关或多或少存在无编制问题,部分审计人员薪酬属自收支自且无编制现象。笔者认为,此次改革应妥善处理这部分审计人员,对于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一线工作10 多年甚至20 多年的老审计人,普遍属年龄较大的,

11、可以采取“业绩+ 考试”的方法,这部分审计人员有的已经在单位是业务骨干,由于年龄的原因其理论素质不是太高,但其审计业务经验十分丰富,可以对其业务进行考核加上必要的理论考试,解决其编制问题,如果这部分一线审计人员流失对审计系统也是一大损失;另外,对近几年新进审计人员,通过对其业务技能、专业理论水平进行考试,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解决其问题。上述两者均应在省级审计机关和省级编制部门的共同主导下开展,对无法解决编制的审计人员也可以考虑政府雇用的方式妥善解决。(二)建议扩大县级审计队伍力量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普遍偏少,审计任务与人员严重不匹配,建议省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协调扩大基层审计人员队伍的数量,

12、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部分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首先,建立审计人员严格准入制度。省级审计机关结合当前职业建设的进程,对新考录审计人员的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术职称等设定具体标准,省级审计机关对全省新进审计人员统一组织考试、录取,经考察后将新录人员根据其专业特长、业务技能,有针对性地分配到力量薄弱的基层审计机关。全面防止一些不符合审计职业化要求的人员进入审计系统,保证新进审计人员在职业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其次,建立审计人员遴选工作机制。省级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建立遴选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用人导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基层审计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吸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工作

13、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充实壮大我国的国家审计队伍。同时,审计机关积极会同编制部门对某一区域内审计力量进行均衡调配,如某县审计机关有在岗人员100 多人,而邻县却只有十几人,可以采用遴选的方式,对某一区域内的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进行统一调配,使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人员数量趋于合理。最后,建立起灵活全面的人才引进机制。国家审计对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一直受到机构编制及人员编制的限制。因此,省级审计机关应当探索新的方式、方法,通过聘任、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把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关专业的学术专家,经过岗位培训或达到规定条件后,吸收引进到审计队伍来,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组成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整

14、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三)建立充足的人员经费保障制度应建立全省统一的经费保障体系。首先,省以下审计机关的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从根本上割断地级市、县级审计机关与本级财政的利益联系。省级财政部门将省级审计机关作为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省级审计机关再对地级市、县级审计机关预算进行管理。其次,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中从事一线多年的审计人员的经费为自筹或差供,甚至个别人员无编制情况,省级审计机关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审计人员采取统一的安置办法,解除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最后,要注重从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不能因为这次统一管理后让审计人员利益受损,从源头上保证人员薪酬不低于现有水平

15、,办公软、硬件环境有所提高,充分调动一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四)建立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决定明确提出“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做法,对审计执法人员,突出其履行审计执法监督权的需要和特点,建议对审计机关人员建立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管理的序列。同时,在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行政、保障人员,按照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管理,严格审计一线人员、行政人员、保障人员的比例,进一步推动审计人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省级审计机关对全省审计系统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建立台账,有利于人员资源的调配。从总体上讲,这次改革,要防止新的“大锅饭”现象,突出审计执法

16、人员在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保证在一线从事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机关的优势地位。同时,根据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程度、执业水平和处事能力等,建立全国统一的审计人员职业等级制度。笔者建议,去除行政因素,对当前的审计职称考试进行改革,将省级以下的审计执业人员分为高级审计官、审计官和助理审计官,根据执业水平和年限,高级审计官、审计官和助理审计官分别设立若干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执业素质。同时,在省级审计机关成立审计官委员会,按照统一的职业标准,通过考核,对符合标准的审计人员授予对应的审计官级别,类似于部队中的军官、士官的设置,这样在开展一些大项目时可以根据其级别确定工作,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制定与审计官等级相匹配的职业操作体系,规范其职业行为,对不符合相应级别的审计人员予以罢免,确保等级的规范化、统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