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7241427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新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标要求 本节课所选课题是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的二级主题“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具体达到的标准是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材分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的一个重点,与”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等章节关系密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一些基本的认识。通过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1、已经学习过食物中的

2、营养成分。2、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已经熟悉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食物消化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准备,学生分组。教学设计一、回忆旧知、激活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消化系统是怎么组成的?提问: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如何被消化呢?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引入课题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二、讲授新知1、消化的定义和类型

3、学生自学消化的定义和类型。【讲述】: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下面,以馒头为例,看看淀粉如何被消化的。请一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1)、馒头首先在哪个器官被消化?(2)、口腔里有什么消化器官和消化腺?(3)、牙齿和舌的作用是什么?唾液腺的作用是什么?(4)、馒头味觉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师生进行小结:(1)、馒头首先在口腔内被消化。(2)、口腔里有牙齿、舌和唾液腺。(3)、牙齿能把大块的馒头分成小块,唾液腺产生唾液消化淀粉,舌头起搅拌作用。(4)、馒头由无味变成甜味,说明由新物质生成。【讲述】:口腔内既发生了物理性消化,又发生了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

4、搅拌是物理性消化。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有酶参与的,都是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出示】 “加酶洗衣粉的图片”和“消化酶作用示意图”讲述:酶的定义和作用。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唾液淀粉酶能加快淀粉的分解,是高效性;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是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是37度。每种酶都有发挥自己活性的最适宜条件,酶参与反应的条件较温和,是温和性。设计意图:通过逐层剖析,使学生理解消化的定义和类型。讲述酶的作用和特性,为探究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2、淀粉的消化探究“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提出问题:如何设计

5、实验来验证口腔内发生了化学性消化呢?思考问题:(1)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2)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什么?(3)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师生总结: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会变蓝。设计方案:分组淀粉糊清水唾液水浴加热碘液颜色变化试管12ml2 ml37C一滴试管22 ml2 ml37C一滴【实验分析】(1) 颜色变化:试管1变蓝色,试管2不变色或是变成浅黄色,棕色。分析:这是正确实验结果。试管2滴加的碘液过多,或是碘液浓度过大,试管2会呈现出碘液的颜色。(2) 颜色变化:两只试管都变蓝色,颜色无差异。分析:试管2中没有滴加唾液,可能是误把清水当成唾液,加入试管2中。(3) 颜

6、色变化:两只试管都变蓝,颜色有深浅差异。分析:这是正确的。试管2中的唾液量加入的过少,或是水浴的时间太短,导致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还有少部分残留在试管2中。(4) 颜色变化:两只试管都不变蓝。分析:说明试管1中没有淀粉。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加入淀粉,也可能是上一组同学实验完没有清洗干净试管,导致有唾液残留在试管1中。总结: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化学性消化,被分解成了麦芽糖。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明白淀粉被消化的原理,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分析误差,找到改正的方法。3.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提出问题:(1) 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

7、位是什么?(2) 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3) 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哪里?师生总结:蛋白质在胃内,被胃蛋白酶初步被消化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内被多肽酶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初步在小肠内被胆汁乳化成胆汁微粒,然后进一步被小肠内多种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四、知识小结五、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淀粉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肪的消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通过让学生品尝馒头,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掌握了淀粉的消化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