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

上传人:ahu****ng3 文档编号:272191996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44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powerpoint 72页)(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法第四篇第四篇 金融业务管理法金融业务管理法 第七章第七章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 第八章第八章 存款与贷款管理法存款与贷款管理法 第九章第九章 支付结算法支付结算法 第十章第十章 票据法票据法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证券法证券法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金融信托法金融信托法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融资租赁法融资租赁法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保险法保险法1 1金融法第四篇第四篇 金融业务管理法金融业务管理法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证券法证券法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金融信托法金融信托法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融资租赁法融资租赁法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保险法保险法 2 2第七章第七章货

2、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管理法 概要概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是我国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和业务,是人民银行“发行的银行”的重要标志。货币发行是否科学、基础货币投放是否合理、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与一国货币发行原则、发行程序和发行制度密切相关。3 3而现金管理,则作为货币流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对一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实效都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于使用现金的国家,现金管理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4 4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工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人民银

3、行发布的一系列规章的规定,就我国货币发行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的内容作了概要的介绍。 5 5第七章第七章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管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理法 关键术语关键术语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人民人民币发行、发行库、业务库、现金管理、坐支、工币发行、发行库、业务库、现金管理、坐支、工资基金管理资基金管理 6 6第七章第七章货币政策、货币发行与现金货币发行与现金管理法管理法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法货币政策法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发行与保护货币的发行与保护 第三节第三节 现金管理现金管理第四节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7 7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法货币政策法一、货币政策概述二、货

4、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8 8一、一、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概述一)货币政策的概念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一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9 9二)货币政策的特征(一)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二)货币政策主要采用间接调控的手段(三)货币政策具有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特点1010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内容:(1)货币政策目标,这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2)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

5、策手段;(3)货币传导机制,这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机制;(4)货币政策效应,这是指货币政策实施后社会经济运行所作的现实反应。 1111二、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般规定(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种类根据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和影响速度,通常把货币政策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货币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控目标。12121.“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6、。 2.中介目标:由于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一些具有可测性的经济指标来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力,这些经济指标就是中介目标,它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过度性指标。目前,各国货币政策中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3.操作目标。操控目标是指受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的金融变量指标,一般包括短期利率和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1313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含义:(1)中国人民银行首要的和直接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

7、稳定,这是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不是为了稳定币值而稳定币值,而是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而稳定币值;(3)稳定币值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在货币政策目标序列中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 我国把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把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作为操作目标。 1414三、三、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概述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现其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有一个传导机制,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操作目标,再由操作目标的变量影响中介目标,最后由中介目标的变量来实现最终目标。 (

8、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主要调节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一般利率水平,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515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法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创造能力,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制度。功能:(1)保证商业银行存款支付和清算,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2)影响信贷资金供应能力,调控货币供应量。 (3)增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宏观调控能力。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

9、策。 3.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证券、外汇或其他金融资产,以此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1616(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除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选择对某些特定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加以调控,这些调控手段被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控制,以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或刺激证券市场的信用扩张。 2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不动产贷款方面的控制,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扩张,降低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3消费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

10、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1717(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强制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1)信用分配,即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状况和客观经济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额度加以合理分配和限制的措施。 (2)直接干预,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从而对其信用创造能力进行调节、控制的措施。 (3) 流动性比率,即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对存款的比例。 (4)利率最高限额,即规定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最高利率。 (5)特种贷款,即在货币供应过多、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特别存

11、款,以缩减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1818 2、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它的各种间接影响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其方法主要有:(1)窗口指导,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物价变动趋势及金融市场的动向等,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方针、方式、方法、资金融通计划和其他经营活动所作出的非正式要求,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被控制在中央银行认为适当的范围内。(2)道义劝告。即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口头或书面劝告,以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方向。1919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一)存款准备金制度1存款准备

12、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我国所有吸收一般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有义务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2.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公布,并组织其分支机构具体实施。 3.存款准备金的考核与计提:我国对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实行按旬考核的办法。 2020(二)基准利率制度 基准利率一般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基准利率政策就是通过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来实现紧缩银根或放松银根的目的的活动。 我国基准利率主要包括:(1)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是指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时所采用的利率;(2)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

13、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3)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人民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4)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准备金支付的利息。 2121(三)再贴现制度 1.再贴现的条件:我国的再贴现票据必须是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 2.再贴现的对象:再贴现的对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存款帐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贴现,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3.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调整再贴现率的目的在于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给。再贴现利率由中

14、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与调整。 2222(四)再贷款制度再贷款即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作用:一是调整货币供应量;二是可以影响人们的预期,产生预告效果。 再贷款的对象应当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单独开立基本账户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贷款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从2004年3月25日起,我国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即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 2323(五)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公开买卖债券和外汇的活动。 1.公开市场操作的根据:中国人民

15、银行主要根据货币供应量以及市场汇率等指标的变化,决定公开市场操作的具体运作。 2.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只能是国债、其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外汇。 3.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主要是银行。 4. 债券的交易方式: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种方式。2424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发行与保护货币的发行与保护一、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一、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二、人民币发行的涵义与发行机关二、人民币发行的涵义与发行机关 (一)人民币发行的涵义 (二)人民币的发行机关 三、人民币发行的原则及程序三、人民币发行的原则及程序 (一)人民币发行的原则 (二)人民币发行的程序 2525四、发

16、行库与业务库四、发行库与业务库 (一)发行库 (二)业务库 (三)发行库与业务库的区别 五、人民币的法律保护五、人民币的法律保护 (一)残损人民币的收兑与销毁 (二)危害人民币行为的禁止与惩处 2626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发行与保护货币的发行与保护一、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一、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这一规定,明确地表明了人民币的法律地位,即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一方面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2727二、人民币发行的涵义与发行机关二、人民币发行的涵义与发行机关 (一)人民币发行的涵义 人民币发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行是指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投放、回笼、调拨、销毁、保管以及调节各地人民币流通等业务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发行是指人民银行向流通领域中投放人民币现金的行为。具体而言,即指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库把发行基金投入业务库,使一部分货币进入流通领域的行为。2828二、人民币发行的涵义与发行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