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上传人:zussh****1496 文档编号:27204178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及课题十、一轮复习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一)时数与日期两课时 班级:2016特招班时间:2018.11.12(二) 2018.11.13(五)目的要求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2、归纳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过程方法与手段组织教学1分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学习委员点名并记入日志。检查复习5分钟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找几名学生回答新课教学39分钟新课教学44分钟第一课时一、考纲阐释: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也为B 级。这部分题目学生感觉难度最大。二、文言文翻译五步法: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翻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

3、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3.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的畅通,保持原文语气。4.按照翻译要求,写出译文。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查,并作必要的修改。三、范例解析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4、。译文: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 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瑞雪兆丰年”四、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

5、信和达。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3、直译的方法 “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五、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例:以勇气闻

6、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例:曹公,豺虎也。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

7、,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

8、用“探望”来替换。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齐师伐我。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句末调节音节的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9、(信陵君窃符救赵)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10、。(桃花源记)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

11、自己(比徐公美)。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6、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12、(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八、巩固练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5分钟6分钟9分7分12分钟29分钟15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习题板书设计 文言文一、 翻译二、 习题课后评注 本节课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上课表现积极主动。 文言文阅读是将来考试中的必考题,系统的学习并举的修改有利于在将来的考试中抓住得分点,使学生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