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9.98KB
约4页
文档ID:271987422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_第1页
1/4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文/雷远方改革开放之初,物质匮乏,加上人们兜里缺钱,想吃的东西只能是空想、是奢望如今看来很平常的面条、黄豆、鸡蛋等,那时可是紧俏商品,是稀罕之物,家里若有这些东西,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客人来访,方拿出来招待老朋老友,黄豆下酒”的俗语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黄豆炒脆炒香后起锅,将鸡蛋打在碗里,加入少许食盐搅匀,倒入锅内,再加入黄豆一起炒,出锅后便是一道“名菜”——“蚂蚁背蛋”夹上一筷,先闻一闻,香气扑鼻,再放到嘴里细细咀嚼,令人心旷神怡客人如果能吃上“蚂蚁背蛋”是最好的礼遇了见客来到对门梁,现打主意撵山羊别人撵山得猎物,弟我冤枉跑一趟来到家中仔细想,现打主意磨豆浆三颗黄豆打豆腐,两个萝卜汆清汤这首山歌既说明了黄豆的珍贵,又展现了家里来客人时主人没有好东西招待的无奈之情若一时找不到黄豆,就煮面条当下酒菜来客如不知内情,几筷子捞出来吃了,就会使主人尴尬不已招待客人如此,在饭馆里,大多数菜也是豆类所做有一朋友进饭馆吃饭,点了一道“金钩挂银牌”,等服务员端上来一看,他连呼上当,哭笑不得,原来是清水煮豆芽和白豆腐[来自wwW.lw5U.com] 那年月,由于物质奇缺,想吃的东西有钱也买不到,尤其是猪肉,贵且不说,买到都困难,如哪家有红白喜事、备办酒席时,主人要交代厨师对猪肉“抠斤卡两”,8人一桌,仅上坨坨肉(肥肉团)煮豆腐丝、豆腐坨、白菜等。

一碗坨坨肉为16颗,规定每人的名下为两颗,不准谁多吃多拈就这两颗坨坨肉,许多赴宴的伯妈、婆婆都舍不得吃,连同豆腐丝、豆腐坨一起用瓜叶包好,带回给家人吃,俗称“攒包”从“攒包”中坨坨肉的大小就能判断出主人家的经济状况,又大又方的,说明主人家境殷实;又小又尖的,则说明主人家经济拮据那时,人们礼尚往来也多与吃有关在农村,办酒席送礼一般是送米、包谷或者米酒;娶媳妇除了要送彩礼之外,还要送120个糯米粑、120块红糖以及上百斤猪肉,才能将媳妇接进门至于孩子们的零食,则很单调,如烧苞谷、烧黄豆等,最好的要数爆米花了村里若来了炒爆米花的人,孩子们趋之若鹜,带上苞谷和柴禾前去排队等待砰”,随着爆花机一声响,孩子们松开捂着双耳的手,撒腿上前去捡散落在爆花笼外白生生、香脆脆的苞谷花,放到嘴里,细嚼慢品,其情形令人羡慕到了冬天,孩子们一人一个火笼拎着上学课余,边烤火边烧苞谷或黄豆吃,香气四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逐渐丰富,人们的吃发生了很大变化头碗炒的是肉片,二碗青菜配腰花肥肉再好靠边站,架起小锅煮猪杂这首山歌唱出了如今农村人的生活情景而对于城里人来说,三盘四碟招待客人已是“家常便菜”更有甚者,上酒店包上一桌,宾朋满坐,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婚丧嫁娶办酒席时,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主人出手阔绰,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不完的,可以大大方方包“攒包”,也不会被人嘲笑至于孩子们的零食,品种多得目不暇接,酸的、甜的、辣的,应有尽有过去有啥吃啥,如今吃啥有啥”12个字,高度概括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腾飞的历程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党的英明、伟大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