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2 毛遂自荐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2 毛遂自荐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遂自荐毛遂使楚归来,见守城军民破衣烂衫,食不果腹;见高墙后宫,几百姬妾,仍然花天酒地,歌舞争宠,就质问平原君:“你国破了还能妻妾成群吗?你国不破还能找不到女人吗?”平原君脸红了,立即下令:丫鬟宫女,统着男装;人手一枪,守城上墙。消息传开,邯郸城头杀声震天,军威大振。毛遂故事宫女上墙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一、识记字音二、通假字(1)合从于楚(从,同“纵”)(2)其末立见(见,同“现”)(3)王之命县于遂手(县,同“悬”)(4)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槃,同“盘”)(5)公等录录(录录,同“碌碌”,庸碌无为)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六、相关成语(
2、1)毛遂自荐:自己推荐自己。(2)脱颖而出:锥子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3)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因:依靠。(4)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基础导练问题导读1.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参考答案:首先,他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其次,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对入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基础导练问题导读2.毛遂和平原君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有义
3、勇精神。因门客之间互相倾轧,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善于雄辩,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的见解。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有斗争艺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之以利、明之以信,果敢严谨,是一个对政治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平原君:喜士养客,但蔽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个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基础导练问题导读3.作者是如何来塑造毛遂这个人物形象的?参考答案:作者是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冲突中,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大智大勇的毛遂这一形象的。毛遂是在秦国围攻赵国都城,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
4、是在“得十九人,众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的情况下主动推荐自己的。国家危难关头,毛遂能为国纾难,足以看出他的义勇精神,也更突出了他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平原君不愿带他同往,毛遂以巧妙的比喻说服了平原君,他的才华已初露端倪。十九人的“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与“十九人皆服”的对比进一步表明毛遂有与众不同的才华与能力。平原君的“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所说的“两言而决耳”再次对比,用来反衬毛遂的大智。朝廷上与楚王的一番辩论及行动,有礼有节,有胆有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征之以信。虽是重大之国事,毛遂却处理得沉着有序,毛遂圆满完成任务与十九人的“碌碌”再次形成对比。至此,毛遂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5、文章最后又以平原君“不敢复相士”来进一步突出毛遂的与众不同。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做盟主
6、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那十九个人互相使
7、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没有发出声音来。基础导练问题导读等到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十九个人个个佩服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平原君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现在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斥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
8、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斥我?况且我听说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商汤曾凭着七十里方圆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善于掌握形势而奋力发挥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所凭借的资本。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谁也不能挡住它的威势。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凌辱。这是楚国
9、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斥我?”听了毛遂这番数说,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毛遂进一步逼问道:“合纵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说:“确定了。”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于是毛遂用带着命令式的口吻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下把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应先吮血以表示确定合纵盟约的诚意,下一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就这样,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这时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在
10、堂下也一块儿吮盘中的血,各位虽然平庸无为,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说的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吧。”平原君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说:“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我观察识别人才多说上千,少说几百,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的贤能之士,现在竟然把毛先生给漏下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的传国之宝还尊贵。毛先生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于是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关章节摘录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
11、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 ,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毛遂自荐艺术特色赏析毛遂自荐记叙了赵国都城邯郸被围的危急时刻,毛遂自告奋勇随平原君赴楚订立合纵抗秦盟约的故事,表现了毛
12、遂主动承担重任、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智谋。作者把毛遂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光彩照人。他把毛遂放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在邯郸被围危在旦夕,平原君奉命求救于楚时,毛遂挺身而出,主动要求随平原君前往,到楚国后又文武并济,义正词严地和楚王论辩,取得了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作者注意用机智、有力的对话来刻画毛遂的形象。毛遂“备员而行”的自荐表现了他的谦逊和善于辞令。他“颖脱而出”的回答表现了他的卓识,他威胁楚王和说服楚王的一席话表现了文武并施,有理、有利、有节的高超斗争艺术及机智和胆识。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抑扬、对比的方法。先用19人被取和毛遂落选对比,欲扬先抑。然后用毛遂自赞与平原君的拒荐作对比,再抑一笔,不过抑中有扬,毛遂“颖脱而出”的议论比平原君“其末立见”的议论要高出一筹。再后,用19人“目笑”与19人“服”、19人推举毛遂“上”相对比,转为扬笔。还用平原君的久谈不决和毛遂的“定纵”,用楚王的先倨后恭以及平原君的先贬和后褒分别对比,突出了毛遂的智慧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