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Baige****0346 文档编号:271749800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根源留守儿童:广义上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约占80%左右的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或务工时将未成年子女留置于户籍地所产生的一个特群体。狭义上是指儿童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且“留守”在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笔者初步调查发现,某县辖区内6镇384个自然村,留守儿童数目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35.2-39.7%。如此庞大的特殊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化严重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当前,传统户籍设置及管理体制缺乏有效互通,浅层次地制约了农村与城市户籍之间使用的功能性和合理性。城

2、乡户籍管理隔离问题加大,使未成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在父母打工地区入学接受优越教育呈现壁垒;再者,即使在一部分城市有农民工子女跨生源地以外就学的试点,但是,事实上普遍性问题是农民工无法承担孩子上学的高昂就读费、生活费。由此形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恶性循环,造成了社会与农民家庭双重的沉重负担和包袱。其次,农村教育的失调和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业普遍不良,道德行为滑坡等问题现象的主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某县外出务工人员11万人之多,他们在取得“双赢”的同时,农村应有劳动力却匮乏,给值守家庭的亲人(多为年迈老人、妇女、青少年儿童、留守儿童)生活上增添压力和重担,给特殊

3、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成长偏离了航向。因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多为一年至两年左右,并且呈周期性重复;长期的孩子和监护人(父母)分离,家庭结构必然不完整,家庭和谐度低。究其原因,基层政府及社区没有实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使得家庭监护者和社区组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管理合力不够,再加上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不力与弱化,“留守儿童”相当程度上思维和意识偏激。“读书无用论”,“读书不如打工赚钱”的谬论泛起,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第三,社会的监督保护力度不到位,留守儿童的权益缺乏保障。源于农民外出务工多为青壮年男女群体,长期在外没有行使对孩子直接的监护监管教育,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

4、难以自理的突发事件,其应变能力不强或者几乎没有,遇到诸如溺水、触电、车祸、自杀、行凶等意外事件,酝酿的伤害将是家长和家庭的。还有如社会不法团伙引诱“留守儿童”进行违法犯罪,此类犯罪团伙农村通常叫“人贩子”,他们从事倒卖人口的犯罪活动,贩拐儿童等等。以上现象都足以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监管与社会保护方面出现了漏洞。才使“留守儿童”身体或生命权益造成极大的侵害。在我们深思的同时,在社会保护功能发挥作用之外,将家庭监管与社会保护制度上的缺失重新建立,达到对“留守儿童”应有成长教育下的生命健康权益合法性制度保护。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分析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监护者分为以下几

5、种类型。见下表:类型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亲戚、邻居监护无人监护父亲监护母亲监护比例13.8%39.6%6.7%28.1%10.9%上表显示,父母与“留守儿童”直接生活时间短,沟通交流肤浅,所以,产生上父母和子女隔阂深,“留守儿童”身心发育不健全等问题。伴随农村滞后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的影响,“留守儿童”怪僻、内向、冷淡等性格与行为表现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应围绕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思考。1.“留守儿童”生活层面上。“留守儿童”在家待置过程中,主要是家庭家务的承担者,生活意识较突出,过多的时间从事体力家务劳动,以替代长辈(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力缺口。比如承担一定的农田拔草、在家养喂牲口、洗衣、做饭和照顾

6、老人等。所以,其幼小心灵上过多地承载了不应该负担的责任,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和生活。同时,也折射出相对于同年儿童所不及的自立、自强与自理能力特点优势。2.“留守儿童”情感层面上。许多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矛盾隔阂大,家庭不和谐。家长对孩子呵护、关爱不够,孩子总感觉不到真切的父母爱护和温暖。据调查,“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约90%左右是通过电话、电脑网络等媒介平台以声音为基础实现的。如此单一的沟通途径,对家长和孩子情感关系良好框架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孩子因而暴露出好多问题。在缺少亲情的同时,“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缓慢,随年龄增长,孩子对父母感性认识模糊,逃离家长的视线,逐渐地对抗父母;心里自卑,抑郁,思想偏离

7、,个性发展异常,不合群等,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缺失主要表现。3.“留守儿童”学习和教育层面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留守儿童中,学习上表现出得过且过的约占75%,积极进取的约占20%,自暴自弃的约占5%。上述数据表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学习普遍不好。由于监护人对儿童学习约束不强,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容,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致使孩子学习与品行逐渐地落后,使其知难而进的意识减弱,惰性心里增强。4.“留守儿童”卫生和安全层面上。本县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驻地分散、交通阻塞、自然环境恶劣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留守儿童”的生活卫生和安全上无法保障。一般表现为卫生保健意识淡薄,监护

8、人对子女卫生保健不重视,再加上乡村医疗基础条件差,“留守儿童”多数抗病能力弱,感冒、腹泻等疾病易得。所以,“留守儿童”卫生保健是首要任务。另外,安全也是最大的隐患,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上学过程,令人担忧。部分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学生寄宿楼,但是远远不够学生的需求,因而多数学生都在学校近郊的农户家租住,房子简易,空间狭小,一年四季安全存在极大问题。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留守儿童”常常往返于家与住地、住地与学校之间,危险和不定期灾祸始终成为威胁。安全防范意识低,也是孩子安全问题的突出方面。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政府重视力度,提供解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打破城乡二

9、元经济结构体制,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父母打工地入学难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就学优惠政策;以政府引导为平台,搭建制约“留守儿童”教育的合理解决方案。比如,按父母务工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分片区选择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交互帮扶。使先进的城市教育资源惠及如期待春雨般的“留守儿童”。再者,应加强劳动力的就近安置,多兴办特色产业。如半夏种植业、洋芋加工企业等等。为实现农民经济收入和孩子教育两不误创造机会。某种程度上可以削减“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教育上的诸多问题。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建立管理档案制度,不断完善儿童寄宿设施;从而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为快乐安全生活提供社会

10、保障。把留守儿童学习、教育作为量化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学校德育部门的领导下,建立长效的“留守儿童”跟踪成长档案卡,让留守儿童司空见惯的问题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师和班主任的共同配合,针对性地处理与解决。在学校更好地为儿童配备学习、生活的设施,如住宿、食堂、活动场地、学习场地等,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与快乐学习习惯的养成。3.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代护人的监护培训,为家长和监护人监护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监护者的监护责任心;另一方面也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护起到正确的指引。这样不但更好地协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关系,而且增进了双方的互信,消除彼此的隔阂,有利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有效实施。从而能

11、够解决好监护管理者与孩子生活、情感、学习、教育、成长等多方面的困难,让家长能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既解决家长专注于一心赚钱谋生而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的问题,又能给孩子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帮助。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思考和浅显的应对建议,虽然只立足于局部农村地区,但却是我国农村目前已呈现的新生化社会矛盾的缩影和聚焦,映射的将是我国整体农村层面未来一代国家建设者的人才后备问题。再次,笔者站在关切与思考的角度上,呼吁全社会,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更进一步深入,让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一起帮助社会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生活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参考文献1.董建勤唤醒关爱把心留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网。2.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矛盾问题亟待解决.全国妇联中国教育新闻网。3.当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与解决方案探析.中国期刊网。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