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271307759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2020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科学种养水平,现提出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一)统筹安排生产布局。调整、优化种植和养殖品种结构,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有特色的主导品种和新优品种。根据地力、水源、气候、交通、劳动力状况和市场信息,在统筹安排好全年生产布局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上半年的生产计划,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益。(二)提早做好农资、农机准备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提早做好上半年农业生产所需的粮食、蔬菜、果树、花卉、水产和畜禽等优良种子种苗以及肥料、饲料、农药、兽药、渔药、农

2、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抽水泵、增氧机、投料机等农机具的检修和维护,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三)加强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1.充分认识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形势,增强防灾抗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灾抗灾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主要任务,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确保农业生产丰收。2.加强防旱工作。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干燥少雨天气将持续至3月,旱情将进一步发展,要摸清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生产进度、灌溉条件、用水保障等要素,做好春季品种选择、春耕用水调度等方面的防旱抗旱准备工作,以确保春耕季节农作物播得下、长的出,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3.加强防寒工作。春季天气复杂多变,倒春寒、

3、低温阴雨天气时有发生,要及时落实防寒保暖技术措施,预防灾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减少寒害损失。4.加强防涝工作。5-6月份尤其是龙舟水时节,强降雨频繁,极易引起洪涝灾害,生产上应提前做好防范。汛期前清沟清淤,确保排水畅顺;加固堤基和生产设施,防止损毁;雨季加强检查,及时排水防涝;涝后要注意预防动植物病虫害和植物生理性失水萎蔫。5.做好减灾复产工作。灾前对可收获的农产品要及时抢收上市,灾后对仍有商品价值的农产品要尽量收获上市,减少损失。受灾程度较轻的,灾后要及时加强生产管理,尽快恢复生产。受灾程度较重的,灾后要迅速复产或转产。二、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措施(一)水稻。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良法。

4、优先选用优质高抗品种,推荐选用2020年省、市农业主导品种:粤禾丝苗、美香占2号、广丰8号等感温型常规优质稻品种。推广应用2020年省、市农业主推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和稻草腐熟还田技术。2.抓早备耕,适时播种插秧。在播种前首先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温水催芽。播后秧田要用薄膜覆盖保温。育秧期间天气多变,遇干冷天气要适当灌水护苗,遇湿冷天气要及时排除积水提高土温。早造秧龄约25-30天,移植前3天施送嫁药和送嫁肥。3.控水控苗,提高有效分蘖。苗期管理的关键是促有效分蘖,其中“控苗”是提高有效分蘖的关键措施,在分蘖后期,当全田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

5、一般早稻移栽后25天)开始进行控水晒田。晒田应适度多次轻晒,不能重晒。4.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加大有机肥施用,合理用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耙田翻耕时施用。移栽后15-17天可追施保蘖肥,分蘖后期,可根据禾苗叶色和长势,适当追施穗肥。破口抽穗期,若叶色偏淡且天气晴好时,适当补施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5.合理管水,抓住关键环节。分蘖中后期关键是控苗控水,中后期管水重在“巧”。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水层,做到浅水抽穗。抽穗后期,继续保持湿润,持续至蜡熟期。优质稻后期对水分需求高于普通水稻,特别是齐穗后15-20天,缺水会造成整精米率下降影响品质。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晒田。6.加强预防,做好病虫防

6、治。预计今年早造水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二化螟偏重或大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偏重风险高。在生产上要加强预防管理,密切关注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落实防治措施。稻飞虱:尽量减少大田前期用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800-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200-1500头,选用呋虫胺、噻嗪酮或吡蚜酮在低龄若虫期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提高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重点防治主害代,保护功能叶。迁入代蛾始见期开始采用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期至低龄幼虫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或苏云金杆菌等

7、均匀喷施。螟虫:开耕时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从越冬代蛹末期开始应用生物诱杀技术,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施用苏云金杆菌。化学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分蘖末期做好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选用噻呋酰胺、氟环唑或井冈霉素等防治。稻瘟病:种植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适期选用春雷霉素或稻瘟灵等药剂预防,常发区秧苗

8、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要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二次施药。(二)甜、糯玉米。1.选择优良品种。广州地区种植的甜、糯玉米以鲜食为主。春植时要综合考虑天气因素与市场需求,建议选用甜度高、耐寒和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推荐选用2020年省、市农业主导品种:粤甜28号和粤彩糯2号。2.田块选择要求。宜选择排灌方便、轮作过的田块,且400米范围内不宜种植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玉米,以防串粉影响品质。3.适时抢早播种。春植最早可在2月初开始,采用育苗移栽或薄膜覆盖直播技术。做好种子消毒。每亩种植密度以3000-3500株为宜。4.加强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确保齐苗,

9、控水促长根。中后期管理: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应满足水分供应。开花散粉时,若连续阴雨天气要辅以人工授粉。5.合理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时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后7-10天,第二次追肥在出苗后20-30天,第三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即心叶末期),第四次根据植株长势,酌情施壮粒肥。6.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应用2020年市农业主推技术: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小叶斑病: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和合理密植,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可选用丙森锌、代森铵或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结合喷施苯醚丙环唑或噻呋酰

10、胺等农药,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草地贪夜蛾:预计今年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发生形势极为严峻。建议田间释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防治,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搭配性诱剂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喷雾防治。玉米螟:推广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或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措施。在喇叭口期喷药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剂防治。玉米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以上时,选用噻虫嗪或呋虫胺等药剂防治。(三)甘薯。1.品种选择。以优质甘薯品种为主,推荐选用2020年省、市主导品种:广薯87和广紫薯8号。2.培

11、育嫩壮苗。宜选用脱毒薯种。育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良好、管理便利的地块。(1)选种排种。育苗时宜选择具有品种典型特征、重200-300克、薯形均匀端正、皮色鲜亮、无破损、无病虫、无冷害的薯块作种薯。3月中下旬开始育苗,每亩大田用种薯量10-15公斤,可育成苗3000-4000株。(2)育苗。当种薯长出的幼苗达25-30厘米时可进行假植繁苗,以扩大繁苗系数。5月中下旬,假繁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摘心打顶促分枝。(3)施肥促壮苗。根据长势适时施肥、浇水,移栽大田前5-10天薄施速效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苗高25-30厘米、有7-10张完整叶片时,可直接剪苗移栽。三、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一)茄果类。

12、1.品种选择。推荐选用2020年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汇丰二号辣椒,及紫荣8号、农夫3号茄子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市场适销品种。2.苗期管理。早春气温低,用大棚或小拱棚覆盖防寒保护育苗,用小拱棚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通风,当温度较高时要打开两头通风透气,注意防治疫病和猝倒病,定植前要进行炼苗,苗期和定植后,苗势弱时要淋稀薄复合肥水促苗,移植前一天追施“送嫁肥”,植后淋透定根水。3.及时插架和整枝。番茄及时打叉,茄子多余的分枝要摘除,辣椒两叉分枝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栽培过程中及时剪除或摘除烂苗、烂叶、烂果及老弱病残叶等,如有病害死苗,可淋施石灰水或玻尔多液,防止病害蔓延;雨后及时排水,扶正加固支架,清洁田园

13、,防疫病。4.整个生长期保证水分的均衡供应,注意施足有机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400-600公斤、复合肥45-60公斤,开花前后结合培土重施肥,采收期及时追肥。(二)瓜类。1.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用2020年主导品种美玉1号苦瓜、冠华4号节瓜、铁柱2号冬瓜、绿胜3号丝瓜、雅绿8号丝瓜、夏胜4号丝瓜、早青4号黄瓜等。2.育苗。春植瓜类宜采用温室或小拱棚育苗,播种期在1-3月,育苗过程中要适当炼苗,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到大田。3.管理措施。瓜类宜轮作。定植前应深耕,施足基肥,亩施土杂肥2000公斤以上,毛肥50公斤。定植时要浇足定根水,以保证秧苗成活。4.引蔓。植株抽蔓后摘除80厘米或1

14、米以下侧蔓,出现雌花花蕾时及时引蔓上竹,避免过早封棚。引蔓、绑蔓宜在晴天下午进行,防止断蔓。5.人工辅助授粉。遇气温低、降雨等不良天气,昆虫活动少,需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防止落花化瓜。6.肥水管理。植株强壮,苗期无需施肥,出现雌花花蕾后开始施追肥,结合中耕进行培肥,采收期勤追肥,每隔7-10天追肥一次。7.病虫害防治。春季主要及时防治疫病、枯萎病、白粉病、青枯病等病害,防治蓟马、美洲斑潜蝇、瓜实蝇、蚜虫、粉虱等虫害。8.及时采收商品瓜。(三)豆类。1.品种选择。可选用2020年主导品种丰产六号豆角。2.播种。春夏植豆角播种期为3月至月上中旬,直播,一般株距13-15厘米,每穴2粒种子。

15、3.整地、施足基肥。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或沙质壤土田块种植,不能与豆科作物连作。整地要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5-1.7米,畦面呈龟背形,防止田间积水。畦中间开沟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约1000公斤、过磷酸钾20公斤。注意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均衡施用,不能偏施氮肥。4.苗期管理。早春低温多雨季节要做好防寒育苗和根腐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的防治工作,可用地膜覆盖和小拱棚防寒。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进行查苗补苗,每穴留2株壮苗,对缺苗或基生叶受伤、染病的幼苗,及时补苗。出苗后,结合除草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在苗齐或缓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在矮生品种、蔓生品种刚开始抽蔓时适当培土。

16、中耕松土要避免伤根。5.合理引蔓。苗高25厘米时,应及时插竹、引蔓。豆类在抽蔓前插架,宜插“人”字形支架,插架后,在植株开始抽蔓向上生长时进行引蔓,使各植株的茎蔓分布均匀地沿架杆缠绕向上生长。6.肥水管理。原则上前期预防徒长,后期防止早衰。播种后25-30天,花芽开始分化,此时应及时追肥,亩施复合肥30公斤、尿素5公斤。开花前视生长情况追肥1-2次。开花结荚后,植株营养消耗大,要加重追肥,此时有大量根瘤形成,固氮能力强,应少施氮肥,可亩施复合肥3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氯化钾5公斤。采收盛期再追肥一次,也可用2%的过磷酸钙或0.5%尿素作根外追肥喷洒叶面,以减少落花落荚。采收后期,摘除靠近地面40-70厘米以内的老叶、黄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再重追肥1-2次,促进翻花,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豇豆不耐涝,要保持田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