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271138133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共2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 全国卷 III 作文命题及评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用眼睛看他人、 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 年高考语文试题官方解读7 月 7 日,全国高考拉开序幕,首科语文试题引起热议。教

2、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 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5 套,分别为全国卷、全国 II 卷、全国 III卷、新高考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 II 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 5 套。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 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 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 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 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卷作文题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 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 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 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 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 宋史?苏轼传 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

4、和家国情怀。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 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 体会人类命运配合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 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效”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3.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精神标识,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5、全国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天津作文题“中国面孔”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 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卷)、 “古文观止 ”(全国卷) 、“中国历史地理学” (新高考卷) ,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 (全国卷)、 “中华文化” (全国卷)、“中华文明史

6、”(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此外,为全面落实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的体育意识。 蒋子龙记忆里的光 、白

7、居易观刈麦等素材,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通过精心设计,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润的方式在语文试题中得以体现。二、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 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 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1.取材多样,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阅读是获

8、取知识信息、 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 关系着一个人德、才、学、识的完善和提升。 在考查阅读理解、 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全国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 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 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 与作品对话, 产生情感共鸣。在信息化时代, 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全国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 基本内涵、 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

9、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 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2.巧设情境,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个人、集体、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与表达, 都可以成为应用写作的考查内容。 以今年的作文试题为例, 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 如全国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全国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 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 如新高考卷要求学生以 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 _”的主持词。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重点考查语句补写

10、、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如新高考卷第 20 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强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 6 题给出两组宣传抗疫的图片,要求学生为图片拟出标题, 并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 既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发挥空间,又能考查出语言表达的概括力和精确度3.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 分析推理。 辩证思维

11、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国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 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 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 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

12、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 “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 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全国 II 卷第 15 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三、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2020 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等,加强教考衔接,将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语文命题紧

13、密结合, 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 以素养、能力、水平为考查基点, 促进教育公平, 助推高考综合改革行稳致远。1.加强教考衔接,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017 年版)及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题,设计了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 直接对接课标中“当 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语言文

14、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使教考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2.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卷、 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 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 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 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 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信

15、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在试题设计上, 增加主观题的设置, 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 I 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 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如全国新高考I 卷信 息类阅读题“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 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