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270936734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文化]2017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2017 年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本次文言文翻译题型的设置仍是两题,每题5 分,共计 10 分。现就批改情况做一下分析。本次文言文翻译得分率不高, 无论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都是如此,主要失分是在第一题,失分的原因1. 关键词翻译不准确。如“挽”、“拟”两个关键词全年级无一人翻译准确,“假”字只有少数人翻译出来。2. 语意不准确。纵观整个年级, 学生翻译出来的意思与原意相去甚远。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知,“顺之”即“唐顺之”,然后“素与顺之友善”,即罗洪先向来与唐顺之友好,故唐顺之应召后会邀请他(罗洪先)“出”(出来做官),上文中有提及边塞,因此“假边”的“边”应与边塞有关

2、。由此得知,大多数学生一碰到文言翻译题就下意识的认为太难了,太难所以草草应付,太难所以放弃,许多分数就是因这种心理而丢掉的。第二题相对就比较简单,但高分(4 分)不多,大多学生的问题在于曲解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如“地”字,很多学生翻译成“跪地上”,“听”翻译成“不听富人说”。各个班学生在该题的表现差不了多少,但有的班第8 题的得分率要高一些,如 1 班、 4 班、7 班、9 班,较低的班有 3 班、10 班。文言课内翻译题辜国胜老师满分为 10 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倒装句翻译欠佳。对关键字的词性和词义理解不到位。学生对重点词语意思不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掌握好,没有很好的语感,比较机械、死板

3、,不能把全文意思融会贯通起来。第 2 页 共 8 页如第 1 小题,“神遇”误译为以神相遇或感觉,“官知”译为当官的或官知停止,对课文内容很陌生。第 2 小题“苟”译为“凭着”或“用”,“故事”未做翻译。第 3 小题,“积于忽微”译为“积累于细微的失误”或“积累于忽略的微小事情”。名篇名句默写辜国胜老师本次默写全部出自课内, 6 分的题只有大约几十个同学得满分,全部做错的也不在少数,得分在2 一 4 分居多。问题出现在能背诵要求背诵篇目的名句,但记忆不准,出现错字、漏字,导致丢分。第 1 句“尝”字写成“常”,“须”写成“需”,或漏写“也”。第 2 句多数同学漏写“且”字。第 3 句“后人哀之

4、而不鉴之”中的“哀”写成“衰”,“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漏写“而”字居多。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注】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8诗歌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 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题情况本部分赋分 11 分,最高得分为 10 分,除零分卷外最低得分为1 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差为9 分。阅卷过程中发现一班、 二班答题情况较佳, 十班、四班、五班空白卷较多。1. 第 8 小题重点考察

5、“意境”,得分为2 分左右。存在问题第 3 页 共 8 页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原因在于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不到位。 他们没有抓住“薄阴”“乱云”“细雨”等关键意象展开对画面的想象,而是浅层地、表面地根据“清晓”“翠壁”“青林”归纳出“生机勃勃”“清新优美”的意境特点。部分学生对“意境”的概念没有掌握清楚,以及在对意境概括时用语不准确。如有学生在答此题时用了“欣喜”“愁苦”“落寞”等情感术语。答案中的两个得分点“春天”“清晨”很多学生没有答到。本诗中有明显的“清晓”“春意”字眼,有学生写道“点明了节令和时间”,说明很多学生知道这是描写春天清晨景物的诗,但并没有将节令时间作为答题内容的意识。题目

6、中要求“请简要分析”, 有些学生只是粗略地排列了几个意象而并没有对画面内容进行描绘。有少部分学生在回答这一题时还写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内容与下一题重复,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字数繁杂。2. 第 9 小题重点考察诗歌情感把握, 得分为 3 分左右,二班对此诗情感内容的理解相对其他班级更到位。存在问题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薄阴”“乱云”“穷乡百不理”等关键词句理解到诗人被放逐后的孤苦寂寞之情,而是浅层地认为诗人抒发的是“远离了黑暗官场后无拘无束的恬然闲适”。还有部分学生根据注释中的“爱国诗人”“穷乡百不理”作出诗人“忧国忧民”、“表达了对朝廷不顾百姓穷苦的批判讽刺”的分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根据注释

7、以及“客心”发现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有些学生在分析时没有概述诗歌内容或引用词句,而是简单地写“由第X联可以看出”。3. 诗歌鉴赏教学、复习建议加强对诗歌鉴赏中重要概念及术语的复习。第 4 页 共 8 页进一步强化根据题目、意象、关键词、注释等信息理解诗歌内容从而把握诗歌情感的鉴赏方法,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力度。强调认真审题,规范答题,注意书写。1. 选择题这道题看似容易, 但学生做的不好, 得满分的不多。 大部分学生只选对一个,选 b 更多一些,其实 d 更容易。但很多学生没有选,说明学生对正面,侧面刻画人物方法还掌握不好。2. 这道题学生答的不太好,大部分只得1、2 分,1、2 班答得较

8、好。存在问题是只概括得答,不结合有关内容分析。答的不全面,只答人物的好的方面,没答到不足之处。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没有答到冲动这一点。答题时不分点答,没有条理。3. 这道题是考情节的作用的。考生得分不理想,大部分只得1、2 分,1、2班得分较高。主要是不顺着题目答, 题目问的是内涵和作用, 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分开答。很多学生对于情节的作用都不懂,不知道从何下手,乱答一通。有些同学答到了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了对刻画旅长的作用,但没有讲到对二狗这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还有是点到了这一情节对主题的作用,但没有指出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撰写“分析”建议举具体的学生答题示例,进行分析。小说阅读

9、黄文兰老师(第(4)题)1. 评分标准只是答“不是败笔”,但不做一点分析,不给分。明确观点后对“逃兵”进行分析,说“他们的举动符合人之常情”可给第 5 页 共 8 页2-4 分;答“逃兵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可给2-3 分。参考答案只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但我认为两点应综合考虑。卷面较整洁,写字较工整,高分为5 分,低分为 0 分。2. 出现的问题只是就“选择”来说,人生有许多种选择,这种选择可以理解。只就“他们为什么当逃兵”写。只就“英勇杀敌”写,没扣题目“逃兵”分析改卷总结学生都没有好好地读题如12 题第四小题,有人说,真正的英雄是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 . 这个“可是”应就上句分析,侧重在

10、下句分析。语言文字的运用黄文兰老师(16题)1. 出现的错误问题第一空格答成“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为了目标付出努力使我感到喜悦”等较多,是扣了开头的“谈到背后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而写,没有联系到上下句理解。第二空格答成“我并没有太大把握”“我开始怀疑自己”“担心自己做不到”等,侧重于从“自己”来写,没联系下句“估计当时还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里的“还是”理解。第三空格答成“人是要激励的”等。意思对了但语句不顺也不给分,如“如果没设定目标”“没有制定好自己的目标”等。2. 改卷总结要求是语意要连贯,就是要懂得联系上下句。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60 分)在北京工作的张明过年回山东老家时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今年 2 月末,又为他们亲手绘制了一份7 页的漫画形式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被网络第 6 页 共 8 页曝光后,带着亲情的温度,走遍天南海北,引起广泛共鸣。有人说“父母渐渐老了,时下很多流行的新词他们听不懂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也不会使用,他们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年轻人的世界也似乎对他们关上了门。张明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 ”有人说“张明的行为告诉我们,孝老敬老绝不是古代割股疗亲的自虐式行为,也不是为父母洗一次脚那样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满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12、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主要问题1. 照抄原材料(原材料共259字) ,少概括。2. 审题不明晰。对“割骨疗亲”的意义不理解, 材料中引述只是为了说明“孝”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在今天,物质已经丰富,“孝”越来越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关怀。偷换概念。2 将“父母”之类偷换成“尊敬老人”(他人家的老人),举例老人摔倒不扶等。2 将“孝敬父母”偷换成“家人的亲情”,外延扩大。2 将“孝敬”偷换成“感恩”, 用词不严谨。 (原文使用的是“孝老敬老”。 )偏题,如孝要趁早 ,“趁早”是学生自身延伸出来的概念,作为文章的关键词,有失妥当。3. 标题寒碜。孝

13、 不是说说而已行动等,没有正确的拟题意识。4. 没有素材,空洞无物。抓住原素材中的“手机”,颠颠倒倒、反反复复写作,以此达到800 字。唠叨“常回家看看”。第 7 页 共 8 页胡编乱造,如“我的表姐”“我又一个邻居”苍白平庸。5. 详略轻重倒置。重在谈“父母对子女的爱”。重在写父母年老体弱,无能。文章内容全部是“不孝”事例,轻重倒置。38.217 6. 引述事例过长。如高二(4)班陈梦娜 16 排*20 字。7. 人称多使用“他们”而不是“我们”,细微之处可见学生冷漠、 旁观的内心世界。8. 闲言碎语太多,语言不干净。缺乏表达精炼的意识。9. 文体杂糅。10.文章无序,跟着感觉走,缺乏整体布

14、局的意识。这种情况极普遍。11.书写要加强。高二( 3) (10)班书写潦草的情况较突出。还有部分班级使用改正液的情况严重。高二(1) (4)班的书写整体较好。注高二( 2)班全班作文统计得分38.17 分优秀作文高二( 1)班叶晓坪稍后发放各位。老师们不仅要指出毛病,还要有修订的对策,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作文分析黄蝶老师( 5/6/7/8/11班)这次中段考我主要负责理科班的作文评卷。从整体上来说, 六班的作文比较突出,审题比较准确、结构比较清晰、论据比较充足、语言比较优美(尤其善用比喻和排比)。下面我将谈谈同学们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 审题方面,很多同学写的是“为什么要孝顺”, 而非“怎么

15、做才是孝顺”,离题的同学虽然比之前少了,但是还有待于进步。2. 结构方面,大部分的同学都是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而不是先拟定好第 8 页 共 8 页结构思路才下笔,所以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这一点做得最好的是普通班一名同学层层递进立论善待别人的父母也是对自己父母的一种孝顺3. 论据方面,同学们举的例子不够权威,甚至是通篇讲大道理,不善于运用课本中的素材,这也是好生和差生的区别。作文分析铎坤霖老师( 9/12 班)本次作文是新材料作文,角度的把握应该不难。事实上,这两个班的大多数学生主要从“孝”的角度做文章,很多学生能运用材料中的案例,结合自己的理解,就事论事,所以还是拿到一定的分数(40 分左右) 。本人觉得这里值得认可的是 9 班,9 班学生的卷面很整洁,字写工整,内容充实,作文完成度很高,我改的时候也留意了一下7 班的情况,做了对比,我觉得两个班都有闪光点,但是9 班学生明显对老师要求的执行度更高,所以,撇开班主任这个因素,我认为我应该要学习李老师在平时所做的一些“细活”。12班的水准之上的作文也不少,但是言之无物的情况要多于9 班,具体表现在爸妈不够亲戚朋友来凑数,内容与主题毫无关联,议论与讲故事齐飞。根据分析,我觉得最近两个月作文练习要有针对性,如材料作文的审题,明确议论文的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