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092341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XX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撰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通知,我县迅速组织工商、工信、工商联、统计、国税、地税等部门有关人员先后深入非公企业和个体业主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总结发展的经验和找到影响发展的原因,在今后我县非公经济发展上,我们更好、更有效服务非公经济,使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非

2、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强化园区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了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活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2012年6月,全县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20户,从业人员768人,注册资金71068.4万元,其中,农、林、牧业60户,采矿业10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户,建筑业65户,交通运输、仓储业14户,信息传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4户,批发和零售业102户,住宿和餐饮业6户,房地产业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8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009户,从业人

3、员19769人,注册资金1817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93户,入社成员1032人,农民成员1004人,注册资金18743万元。 近年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县累计登记注册私营企业301户,比2006年增加283户,年平均增长率37.32;2011年累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251户,比2006年增加6569户,年平均增长率27.47;2011年累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2户,比2006年增加132户,年平均增长率158.99,这些数据可以体现出我县非公经济呈发展上升趋势。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不断提升。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非公

4、有制企业13户,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86%,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2户,5001000万元以上的1户,全县涌现出了鑫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惠思洁纸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了一批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名牌产品,“鑫龙”牌碳化钙、单氰胺、硫脲、氰氨化钙、双氰胺、三聚氰胺、硝酸胍、氨基胍盐获得XX省著名竞标、“惠思洁”牌系列生活用纸被评为XX省名牌产品。 3.非公有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通过参加全国、全省大型商贸活动和创办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特别2009年我县2工业园区的创建给招商引资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至2011年底,共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15户,以建材、化工、能

5、源、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我县,不仅加快了我县工业化的进程,也为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近几年,先后建成了XX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高原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以pvc管材、彩钢加工为主的甘肃海纳塑业有限公司、XX鸿达彩钢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 4.非公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从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看,非公企业在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6.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18%,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65.5%,比2006年提

6、高了3.53个百分点;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701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6472万元的42.6%,比2006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全县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21616人,比2006年增加7566人,有效解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011年至2012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为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共捐款13

7、万3元、抗震救灾捐款2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渠道不畅。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匮乏,缺乏获取资金的有效渠道,融资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报表欠真实、缺乏不动产抵押、信誉度不透明、贷款额度较小、银行发放贷款交易成本较高和担保抵押条件苛刻等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发展错失良机,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建设项目搁浅,已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不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011年,省工商局跟兰州银行签订了企业融资的框架协议。之后,县上立即将需要贷款的82户企业的贷款表册进行了上报,但是,至今只有1户企业进行了融资。由于资金不足,在一些有一定生产经

8、营基础并初具规模的企业,欲谋求资金再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只能是“望资兴叹”,“无米下炊”。 2.个体私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非公经济中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私营企业,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后父母出资开店开铺,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后摆摊设店,这些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过职业培训,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小打小闹,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三是信息不畅,大多数个体经营都不善于捕捉信息,4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档次低,

9、品种单调,缺乏品牌意识,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3.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变相逃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要求政府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不依法纳税,不讲回报社会;有的企业主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买保险,“两低一高”现象在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经走访座谈,大多数业主都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即使少数业主已购买“两保”,但拖欠保费相当严重。 4.行业发展不

10、平衡。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类、家居生活类、餐饮住宿类、休闲娱乐类等基本无技术含量的行业,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基本上没有形成大的专业市场,诸如药业一条街、农资农机一条街、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批发一条街、建筑建材一条街等。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加工旅游业等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 5.非公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造成本县部分质好品优的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产品销路不畅,尤其是在农产品创品牌占市场上与其他县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拓宽发展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和参与电力、石油、通

11、信、铁路、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多种领域。二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和形式,广泛宣传中小企业对富民强县的重要作用,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形成谁发展谁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把是否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要多服务、多帮忙、多设路标,简化办事程序。突破全县非公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技术、金融、法律、信息、能源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四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给予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对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合法财产的案件,依法及时查处。五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

12、秩序的行为,保障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健康发展。 (二)统一准入标准,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对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要求以及城市规划要求,设立统一的规模经济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重点参与供水、供气、供热、绿化、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推进民营资本投资全县农村文化、卫生、医疗、旅游和非义务教育等。 (三)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的信贷政策。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和金6融部门要加大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高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以非

13、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对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现在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个层次的担保体系,以解决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瓶颈性制约。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协会、个私协会等机构,为非公有制企

14、业提供各种服务。建立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布政策和经济信息的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五)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引导和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建设和信用建设,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决依法经营,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防范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对诚信纳税的企业给于鼓励和表彰,努力推动建立诚信经营的良性循环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社会氛围。 (六)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生产经营条件。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一是将闲置的场地租赁或者转让给私营企业,使其规模扩大,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市场、专业市场。8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