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古诗小学相见欢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70891812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的古诗小学相见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景的古诗小学相见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景的古诗小学相见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的古诗小学相见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写景的古诗: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解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覆盖。离愁:指去国之愁。别是一般:另有一种。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原来,深谙“单独莫凭栏”之理,由于栏外

2、风光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思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覆盖。“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孤独”者毕竟是梧桐还是,已无法、也无须辨别,由于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亮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