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7083027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自然资料 5、基金申请笔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金申请笔谈(1)未雨绸缪精心准备申请基金非一日之功,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大而言之,先要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宏观上的准备:打好知识基础,掌握科研要领,把握科研方向,进行初步实践,为有计划地做某项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文的讨论是已做了上述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如何着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举其要者,应做到:充分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性质、资助范围、项目分类、学科代码、当今热点、申请要点、评审方式等等。仔细阅读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是一条捷径;上基金委的门户网站()可以获得想要知道的各种信息;从各单位的科研处(尤其是负责基金申请的人员)可以得到必要的咨询;从已获得过基金项目的前辈或同

2、事处可以了解具体的申请诀窍;通过这些技术性准备,可使自己避免走弯路。充分调研相关的研究动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来,要充分读书(浏览主要文献);至少应通读100篇左右的相关的中外文献(精读35篇),在申请书中可引用3050篇;要走访专家(把握研究方向);至少访问310位校内外同行专家,听取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定位的意见;要出席会议(了解周围动态);至少出席过23个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相关的热点问题;要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要预先研究(试做初步工作);就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做尝试性研究,并争取发表若干

3、初步成果;要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要预估困难(抓住主要难点);抓准未来研究的13个关键问题,设想好解决步骤;要先写综述(做好舆论准备);尽可能写好项目综述,最好事先发表相应的综述文章。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若仍想申请原来的项目,更应该斟字酌句,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有疑惑之处,可向资深人士咨询,务求此次申请有实质性的改进。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

4、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人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做好了这些准备,你的此次申请就有了一定的成功把握。(2)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选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对项目的主攻方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我经常与青年朋友说,选定一个课题之前,先要反复思量,缜密行事,问自己如下十个问题,即“选题十问”:1.你选的基础研究课题对社会发展、学科进展有何裨益?2.该选题是否处于当今学科发展前沿领域?3.该研究方向国内外有多少人在

5、关注?著名课题组何在?4.该方向每年发表论文、专著、专利总量约为多少?5.该课题已有多少主要研究成果?6.国内外的有关权威人士何在?有何成果?见解如何?7.该课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研究热点何在?8.你对该课题是否极感兴趣?9.你是否有能力和潜质去完成所选课题?10.该课题能否在八至十年内成为你的主攻方向?现对上述问题逐个剖析如下:第一个问题涉及项目选题的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开发性应用研究一般不在资助之列。选题时应考虑所做的研究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科技发展中

6、长期规划,明确是否能为之添砖加瓦。写申请书的立项依据时对此必须有明晰的说法。第二个问题涉及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必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在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注意到,一个热点问题的“热度”大致能维持1020年,一旦关键问题有了眉目,必定迅速“降温”,此时再要“跟进”就为时已晚了。例如,19601970年代的孤立子问题、混沌问题炙手可热,目前只剩下少数“难啃的骨头”,只有少数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在盯住不放,孜孜以求。已经热了十多年的纳米力学问题也已经开始降温了。第三、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相关。一个课题的研究者总数和成果总量是该课题的关注度的量化

7、指标。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字随时间的演化大致呈正态分布,通常有明显的峰值,我们应在曲线的上升期抓住这一课题,才有可能掘得“第一桶金”,申请基金的成功率也较高。可以采用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获取这类演化信息,更应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阅读近期文献,把握课题的“热度”,如果在会议或期刊上相关的论文(尤其是国外论文)已寥寥无几,说明该课题已脱离了大众的视线,千万别在千军万马过了万重山后再去“跟风”;青年博士喜欢拿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对此必须仔细分析,要确定导师四五年前给你的题目是否还是热点,若热度已退,则必须调整或更换课题。如果已经认定问题确

8、实有前沿性和重要性,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有关研究者、课题组、主要成果的细节。第五七个问题是为了细化选题目标。在充分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搞清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再从中选出自己的一两个主攻方向。抓住处于open状态的关键问题“做文章”,是申请成功的诀窍之一。最后三个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北京人爱说,有钱难买“愿意”,对任何选题,只有喜欢它,热爱它,才有可能做好,如果你从内心讨厌某个课题,就千万不要去碰它,当然,“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但若有别的合适“对象”,以避开此课题为宜;而且选题的大小和难度必须适当,申请者若有素质和能力在预期的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就可吞而食之,不然,“高中”了一时欢

9、喜,小心日后交不了账!根据我的观察,一个具体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做上810年工作,所以,一旦选定课题,就应以此为自己科研的主要关注点,准备干它十年、八年,而后再考虑转换研究方向。长期固守一个研究方向决非上策,频繁更换科研方向则必将一事无成。假如面临多种选择,你把上述问题思索清楚了,就可以从中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我在2009-02-02公布的博文“交通流研究和技术科学思想”里谈了自己选定交通流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可供博友们参考。最后,再谈一个选题的“问题驱动”特征。据我了解,目前基金委特别强调研究课题的问题驱动,而非方法驱动。特别在力学类申请中,通常希望以解决某个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纯粹方法研究的

10、选题很难中标(当然,软件专项不在此列),如果你以“关于的方法(或技术)”为项目名称来申请基金项目,一般十有九不准,这是我长期观察的结果。其它学科的情况不大了解,但在全世界科研采取“问题主义”方法论的情势下,看来是基金申请的一种发展趋势,唯一的例外似乎是数学类的申请。建议高校里的朋友们从节后上班到寒假之前,集中精力把本文所说的事情做好,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动笔写申请书:因为欲速则不达!(3)标新立异 务实创新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前言中指出,根据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基金委突出激励创新、稳定支持和超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模式。申请基金项目贵在创新,如果项目

11、设计毫无新意,就绝无成功的希望。关于科技创新,以前的博文里已谈过多次,例如可以参看2009-09-28的博文“科学方法漫话(7)不拘一格全力创新”。这里只说说基金申请过程中创新点的确立。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如下的基本认识:1创新是基金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2创新必须立足于充分的内查外调;3创新要有必要的基础(自身的知识积累);4创新要求真务实,不能假、大、空;5创新的目标要具体可行,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6创新的要点应简洁明了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创新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其基础是申请者的多年知识积累和对科研动态的洞察。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课题的近期进

12、展,特别要了解本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选定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我在审阅一些水平不高的申请书时,经常发现申请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知之甚少,许多必要的文献未曾浏览,因此,提出的问题较为陈旧,甚至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有些设想“剑走偏锋”,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有些问题未经梳理,抓不住其中的要害。这样的申请注定不能成功,必须脱胎换骨。应该指出,大多数申请者不是天才,不大可能在一项基金申请中提出石破天惊的伟大计划,因此,创新的设想必须务实。我觉得总体上应把握一点: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做前人虽已做过但未有理想结果的事情。按钱伟长先生的思路,用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最理想、最值得称

13、道的创新,但我等凡夫俗子一般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至少在思想、方法和结果这三方面有一点是全新的!如果三方面都乏善可陈,则必无成功的希望。创新的目标必须适中,在三四年里要完成的项目,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有的申请把创新目标定得太多、太庞杂,很难令人相信其实现的可能性;有的申请好像要做一个大习题,创新程度太小,也很难得到认同。对于创新要点,申请者要心里有数,给予简明扼要的表述,讲清申请课题的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之处。对此,上述博文里已有详细分析,不再赘述。这里只补充一点:由于源头创新很难,很多人在做集成创新的工作,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亟待解决的问

14、题,实现多种成法进行的组合,或者采取移植法或借道法(即借用其它学科或问题的处理途径),以综合集成的思路攻克难题,对于初出茅庐的申请者,这不失为一种创新良策。我一向认为,基金申请有三个关键点:选题的前沿性,工作的创新性和足够的前期工作积累。而创新性应是“重中之重”。切记!(4):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在确定基金申请的目标和要略之后,建立阵容适当的队伍就成了关键问题。这里着重谈谈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中的筹建梯队问题。我认为,在筹建梯队时应该注意以下七点:1青年申请者应该有一位称职的同行“军师”;2中老年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两位博士帮衬;3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作者;4老中青应该适当搭配,

15、切忌只有研究生搭档;5梯队应该有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切忌临时拼凑;6分工应明确(总体负责、实验设计、理论建模、分析计算等);7梯队人数应该恰当,以4-8人为宜。对于原来基金项目较少的单位,建立合适的梯队很少遇到困难,但对于已经承接了大量基金项目的单位,每逢申请之时,经常遇到“名字资源危机”。基金委规定,每位副高以上的申请者只能有两个在研项目(不含重点项目),因此,新的申请者要建立足够强大的申请课题组很难达到上述要求。我所的人员申请基金就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倘若在建立合适的梯队的问题不予解决,申请难免因“梯队力量薄弱”而遭拒。我常听到基金委的朋友说,一名申请者带23名研究生的梯队属于“薄弱”之列,而在申请时进行的“拉郎配”也是不可取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具体建议是:对于自己的申请要有长期规划,平时就主动地与本院系、本校或校外的同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各课题组对每年的申请做出合理的计划,注意考虑逐年申请的团队构成;每个单位的新加盟者(尤其是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