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269980172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资料教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由治到乱的原因是什么?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及民生凋敝,中央力量日益削弱。黄巾起义,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坐大,拥兵自重,混战不断。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曹曹 操操孙权孙权荆州荆州益州益州蒿里行蒿里行 (节选)(节选) 千里无鸡鸣,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白骨露于野。 鞠躬尽瘁万事俱备司马昭之心张飞穿针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箭徐庶进曹营东吴招亲嘴里进蚊子打一人名凿壁偷光打一人名 谁是真英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

2、登京口瓜州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孙 权 操观孙权“舟船,器杖,军伍整肃。蔚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刘备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远见。 二、收黄巾,伐董卓,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军事才能。 三、募民屯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经济头脑。 四、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之首。(短歌行、观沧海) 龟龟 虽虽 寿寿( (节选节选) ) 曹操曹操 老老 骥骥 伏伏 枥,枥, 志志 在在 千千 里;里; 烈烈 士士 暮暮 年,年, 壮壮 心心 不不 已。已。曹操像曹操像 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并参考洛阳地区近代手转翻车,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 龟龟 虽虽 寿寿( (节选节选

3、) ) 曹操曹操 老老 骥骥 伏伏 枥,枥, 志志 在在 千千 里;里; 烈烈 士士 暮暮 年,年, 壮壮 心心 不不 已。已。曹操像曹操像曹操于220年正月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请思考:怎样评价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三顾茅庐三国小故事“隆中对” 在豪强并起的形势下,汉室后裔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当他听说诸葛亮才能出众时,就不顾严寒,连续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出山。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北方的曹操拥有“百万之众”,

4、“挟天子以令诸侯”,暂时还不能同他竞争;而孙权占据江东,地方富庶,人才众多,只可与他联合而不能谋取,如果刘备占有荆州、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同孙权结盟并内修政治,最终可以成就大业。这次交谈,史称“隆中对”。思考:1、为什么刘备三请诸葛亮 后,诸葛亮才同意出山?2、诸葛亮为什么建议刘备要 联孙抗曹?隆中对隆中对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

5、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魏蜀蜀吴吴辩一辩: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评评价一个历历史现现象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要求:小组四人一起合作,确立要求:小组四人一起合作,确立 观点,说明理由。观点,说明理由。 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历

6、史的退步。 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小组探究小组探究东汉疆域东汉疆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三三国国鼎鼎立立形形势势东东汉汉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滚滚长滚滚长 江东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败转头 空青

7、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红白发渔发渔 樵江渚上惯惯看秋月春风风一壶浊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谈中三国两晋南北朝魏 蜀 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265316)短暂统暂统 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北朝南朝(前秦)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让思想自由激荡:请阅读下面的表格并思考这个表格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江南 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时期江南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原因政府调调整统统治政策有多个政权权建立于此,政府非常重视

8、这视这 一地区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生产产技术术的提高富足的劳动劳动 力安定的社会环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江南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你能通过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具体的原因吗?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江南 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据史籍记载,从东汉三国开始,我国据史籍记载,从东汉三国开始,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匈奴、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匈奴、 羯羯、氐、羌等,纷纷向中原地区迁徙。、氐、羌等,纷纷向中原地区迁徙。 敕勒歌敕勒歌鲜卑、鲜卑、鲜卑鲜卑请思考: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晋时期,有匈奴、鲜卑、

9、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到今天的黄河流域。他们今天还生活在这一地区吗?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和西晋内迁的这些少数民族有无关系?其中原因是什么?请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左边的这幅图是摹绘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汉服和胡服主要有何区别,哪一种比较便利?孝文帝为什么要改穿汉服? 左边的这幅图是摹绘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

10、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汉服和胡服主要有何区别,哪一种比较便利?孝文帝为什么要改穿汉服?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不顾群臣以撞死在祖宗灵前相威胁,毅然进行了改革。在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在494年巧迁洛阳城,并下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北魏政府还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思考:1、孝文帝改革是从哪几方面着手的? 2、孝文帝改革后对北魏产生哪些作用? 3、你觉得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上图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家具式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汉

11、人最初是席地而坐。所谓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座。在床、席上跪坐,其实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腿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一旦属于高坐具的胡床传入,很快就受到了部分汉人的欢迎。胡床最开始是一种以绳跳马连缀木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1、请体验“席地而坐”。2、上图所示的家具是汉人的发明吗?当时它们被称为什么?3、在今天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结果?这对我们处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何启发?在体验中寻找答案汉代陶俑汉代陶

12、俑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唐代仕女图唐代仕女图少数民族汉化带来什么结果? 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在生产、生活、风俗等各方面和汉族趋向一致。这种以汉族先进文化为核心为纽带的民族融合,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发展。而这种过程同时也是双向的互补的, “汉人衣冠回鹘马”。比一比,看哪个组做的更好!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员,你走在洛阳的街头上,你会碰到什么情形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所碰到的情形尽可能多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自己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把它们记录在画写板上和全班交流 说明:孝文帝改革后洛阳又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洛阳城西有个方园8里的大市,通商、运货、歌伎、酿酒等分地划市,非常热闹。另外城里还有富人住宅,层楼对出,道路相通,门户相望;城南有招待各族商人的旅舍,街道旁植青槐绿柳,各地珍宝异货,汇集于此。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北民南迁后,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 物质基础。3、国家长期的分裂混战状态使人民渴望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文明的拓展人口迁移戎狄内迁北民南迁武力征服中原地区汉化技术、劳动力南方经济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