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919173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6哲学与科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哲学与科学学时:2学时方法:讲授 研议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当中,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既是最密切的,又是最复杂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如何理解哲学,就是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因此,在对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各种方式的比较思考中,需要突出地、集中地探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一、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在关于哲学与常识的比较中,我们已经明确,科学和哲学都不是常识的延伸和变形,而是对常识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表现在:常识具有经验性、表象性、有限性和非批判性等特征,科学和哲学则具有超验性、概念性、无限性和可批判性等特征;依附于经验的常识总是围绕着表象旋转,并以表象为转移因而常识是以表象思维的方式

2、去把握世界,与此相反,超越经验的科学和哲学则是表象围绕概念旋转,并以概念的方式创造表象(人所需要的世界图景),因而是以理论思维(概念思维)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而不是以表象思维的方式去把握世界。科学和,哲学与常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科学和哲学是理论思维(概念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而常识则是一种依附于经验的表象思维方式。正因如此,我们只有首先懂得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特征,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和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或变形,而是对常识的超越。理论这个名词,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但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却往往是人们最无知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的词典或辞海中,人们可以看到关于理论的各种各样的定义,诸如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

3、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等等。关于理论的这些定义,仅仅着眼于理论作为知识的体系性,难以表达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的深刻内涵,因而也难以把科学和哲学常识真正地区别开来。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它们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们都是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既为人们提供了关,世界的相应的图景,又为人们解释这种世界图景提供了某种原理或公理,其二,它们的知识体系中都蕴含着构成该种知识体系及其相应的世界图景的思维方式。其三,作为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科学和哲学,规范着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即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

4、值选择。因此,简捷地说,科学和哲学的三重基本内涵,就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统一。正因为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具有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所以它们才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地说,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以概念的逻辑体系规范着我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也就是以概念的逻辑休系规范着我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然而,值得我们着重思考的是,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这句话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们作为理论思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复杂的相似性;其二,它们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又表现为两个既

5、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思想维度。从同时态的角度看,人类的理论思维起源于对幻化的神话思维方式的超越,并形成于对经验的常识思维方式的超越。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是在超越神话思维方式和常识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同步形成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还以未分化的形态而蕴含在哲学母体之中,科学和哲学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在内涵和外延均模糊的意义上被使用,以至于人们常常在哲学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个概念,也在科学的意义上使用哲学这个概念。思维的逻辑化,或者说思维的合乎逻辑,是理论思维即概念思维的首要前、提。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作为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都是运用概念的逻辑,是以运用概念的逻辑去把握世界、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都试图为解

6、释世界而提供某些原理或公理。正因如此,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都具有类概念困惑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的矛盾,都具有思维规则的困惑(直觉与逻辑、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的矛盾,都具有概念定义的困惑(意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人类性与时代性的矛盾),如此等等。正是这些困惑,推动着思维和哲学思维不断地超越经验的常识思维,使人类的理论思维获得历史性进步。因此,从同时态的角度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不仅应当看到哲学与科学的髙度相关性和密切的相似性,还要看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分化和矛盾。人们常常把哲学的发展史描述为如下的总体过程,即:古代哲学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近代哲学是一种企图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而现代哲

7、学则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在对哲学发展史的总体过程的这种概括中,既表述了哲学的历史时代与科学的不同的关系,也表述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的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不同关系。当科学尚在哲学母体的怀抱中,作为知识总汇的哲学必然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因而哲学还不可能明确地提出和探讨自己的基本问题一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当科学成长起来,纷纷从哲学母体中独立出去,哲学被驱逐出自己的世袭领地的时候,它才能够把包括科学的认识成果在内的人类认识作为自己再思想、再认识的对象,从而明确地提出和探讨一己的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试图为包括科学认识在内的全部人类认识提供理论根据,并因而具有科学的科

8、学的性质。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及其技术的广泛应用,日益深刻地变革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因而形成了哲学与科学相互关系的现代多元理解。这种现代的多元理解,深刻地显示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密切的相关性,也深刻地揭示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复杂的矛盾性,从同时态的角度看,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都具有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三重内涵,都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和逻辑的展开,的三方面特征,都具有解释性、规范性、批判性和理想性的四种基本功能。科学和哲学的这些共同特点,表现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高度的相关性和相似性。那么,如何从同时态上来区分科学与哲学?概括地说,通常是以下述几种方式来解释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一

9、是区分二者的对象,二是剥离二者职能,三是划清二者的领地。所谓区分科学和哲学的对象,就是认为,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这是一种以对象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分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所谓剥离二者的职能,就是认为科学提供关于世界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律。这仍然是一种以职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分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所谓划清二者的领地,就是在哲学不断地被驱逐出其世袭领地图景下,试图为哲学寻找一块科学无力问津的领域或科学无力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以申辩哲学的现代生存权力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从普遍性与特殊性

10、的关系中区分科学与哲学的对象,以及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剥离科学与哲学的职能,这是对科学与哲学相关系的最普遍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对哲学与科学相互关系的理解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哲学是否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大的普适性的知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否是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哲学的发展方向是否哲学的科学化?能否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理解二者的关系,并从而重新理解哲学?二、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分别地集中地表现着人类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即: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髙度统一的维度,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反思思维和存在关

11、系的维度。因此,哲学对科学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既不是普遍性对特殊性的关系,也不是一种特殊性对另一种特殊性的关系,而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中介所构成的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方法去探索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奧秘,获得关于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活动。科学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也就是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次上的统一。科学集中地代表着人类理性的进步,在思维与存在的规律层面的统一中为人类提供科学的世界图景。科学不仅以各种首尾一贯、秩序井然的符号系统和概念框架去理解和解释经验世界,而且它自身表现为科学思维方式和科

12、学概念系统的形成和确定、扩展和深化、更新和革命的过程。科学发展过程中所编织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范畴之网,构成了愈来愈深刻的世界图景,也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愈来愈坚实的阶梯和支撑点。这种愈来愈深刻的世界图景,愈来愈坚实的阶梯和支撑点,表明科学概念和科学范畴实现了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髙度统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科学在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其他任何文化形式难以匹敌的巨大作用。然而,无论科学如何发达,无论科学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和发挥怎样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科学

13、方式,总是致力于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不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科学与哲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的根本区别。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以理论思维去抽象、概括、描述和解释思维对象存在)的运动规律,也就是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统一的问题,而不是追究诸如思维能否表述存在、思维表述的存在是不是自在的存在、思想的客观性如何检验、概念的运动怎样反映事物运动的本质、思维主体的知情意如何在反映存在的过程中实现统一、科学的发展如何变革人的思维方式等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活动及其科学理论,是把思维和存在的统

14、一性当做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而去探索和表达存在的规律即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这里的思维是作为思维活动对象的存在。与科学活动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哲学的反思中:人类的科学活动及其理论成果成为被反思的对象。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科学活动的主体一科学家一一也去反思作为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那么,他是超越了科学的研究活动而进入了哲学的反思活动。科学活动中的这种超越性的活动,不仅是时常出现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总要超越关于经验对象的

15、思考,而深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超越既定的科学理论,作出新的科学发现或提供新的科学理论。这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及其科学成果,是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不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对象来思考,这意味着他超越了科学活动而进入了哲学反思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内在联系在于,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与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性质,而不是因为存在着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们都知道,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矛盾运动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哲学界普遍关注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突变论、耗散结构论、自组织理论等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与此相反,自然辩证法、认识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美学等等,更不用说数学哲学、天文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法哲学等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特殊领域为对象。那么,为什么前者属于科学,而后者却属于哲学?这就是因为,前者所提出和探索的问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问题,也就是实现研究成果中的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而不是追究研究活动及其研究成果中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此相反,后者则专门反思各种思想活动及其思想成果中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