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919112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大文学概论教案05文学是语言艺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文学是语言艺术一、艺术的分类1、艺术的主要门类古希腊的五大艺术门类: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近代的第六、第七艺术:舞蹈、戏剧现代的第八至第十一艺术:电影、广播、电视、杂技2、艺术分类的主要途径(角度、标准)卡冈艺术形态学建构艺术分类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上述11类艺术分为不同的形态: 从艺术的存在方式看: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从对艺术的感知方式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造型艺术:线条、色彩、金、石、竹、木绘画、雕塑表演艺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语言文字诗、散文、小说、曲艺(剧本)综合艺术:上述

2、诸种要素的综合戏剧、影视艺术 从艺术的反映方式看,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从艺术的功能特点看,可分为实用艺术、审美艺术。(文学是一种审美艺术)从塑造形象的方式看,可分为表演艺术、描写艺术。(文学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文化层次的定位看,可分为民间艺术、通俗艺术、高雅艺术(精英艺术) 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画的区别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什么?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对语言的依赖性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要借助于语言; 其二,作家进行艺术思维,孕育艺术形象,也不能脱离语言;

3、其三,作家把内心意象物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更只能依赖语言。 二、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 波兰的英伽登创造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层次性理论。他在早年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将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若干互为条件、层层深入的不同层次。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至少有如下几个存在层面:一、声音层面,包括谐音、节奏和格律等等,它们是艺术存在的初级层面。二、意群层面,每一个词汇都具有自己的意义,不同词汇的组合即句段也具有自己的意义。三、意象和隐喻层面,这一层面往往是诗歌中最重要的层面。四、存在于象征和隐喻系统中的特殊“世界”。五、形式与技巧的层面,这一层面在小说中尤其重要。七、作品的评价层面,作

4、品不仅仅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也存在于读者与批评家的主观评价的世界中。八、文学史的层面,作品不仅仅作为具有独创性的产品而存在,而且也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的一分子而存在。 也有人把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语言符号层;二是艺术形象层;三是内在含义层;四是象征意蕴层。文学作品的分析一般总是从最外层到最里层,从表层到深层。首先是语音、语调和语言结构的把握,其次是形式和形象的感受,再次是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最后是象征意蕴的搜索和探究。 言象意义意味、意蕴三、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1.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确认文学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差别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文学使用了独特的中介形式,即以人类语言作为

5、它的存在方式。这正像韦勒克所说:“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仅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就至少可以说是文学的材料手段或媒介,是文学存在的物质结构形式。莫卡冈曾说:“艺术作品首先作为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斑点、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作为具有空间特征、或者时间特征、或者空间时间特征的对象被创做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当然,不能把艺术作品归结为这种物质结构,但是,没有它、离开它、独立于它、不依赖于它,艺术作品就不会存在。”按照莫卡冈的理解,艺术离开了它的物质媒介,就不会存在,因而艺术的物质结构是它的首要存在形式。语言成为文学的物质存

6、在方式,体现着文学意义的表达需要。这里的“意义”,是指作品的形象、情感和思想蕴涵。曹雪芹描绘的那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过程,讲述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也是通过对作家写下的语言的阅读和理解知道这个图景和故事的。第32回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

7、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

8、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2、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 文学语言在作为作品意义的载体和中介的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的表意功能,文学语言不仅肩负着展示文学世界的全部任务,同时它还以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意义直接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完整构成,文学语言既要传达作品的意义,也要表现自身,使自身的独特价值成为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溟诗话中描述一段文学创作的故事。说是有三个诗人就同一话题或意义来分别作一句诗。其中一人的诗句是:“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一人是“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一人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显然,这三句诗都表现了对同一个图景的感受,而且也都描绘出同一

9、幅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的交响,抒发了诗人对“秋”的寂寥和无奈的慨叹。但是谢榛却说:“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这说明三个人诗句有高下之分,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原因是三位诗人使用了不同的语言。 汪曾祺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一般都把语言看作只是表现形式。语言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语言和内容(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只是载体,是本体。 斯大林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我以为是对的。思想和语言之间并没有中介。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

10、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写得好。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知觉层面,其本身应该给人以独特价值。所以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欣赏【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热衷于奥塞罗、【麦克白】或【李尔王】中剧情细节的安排,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人理解和感受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没有【莎士比亚】的语言,没有他的戏剧言词的力量,所有这一切就仍然是十分平淡的。一首诗的内容不可能与它的形式韵文、音调、韵律分离开来。这些形式成分并不是复写一个给予的直观的纯粹外在的或技巧的手段,而是艺术直观本身的基本组成部分。”闻一多诗歌的“视觉方面的问

11、题比较占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来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缺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的确是很有关系的一件事。故无论开端的人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来,诗的实力上又添了一支生力军,诗的声势更

12、加扩大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 四、语言艺术的特点文学是语言艺术,不仅意味着语言是文学的存在形式,由于文学的语言属性,造成了文学的较为内在的特点。 也有人把这一特点称为内指性。 (一)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1.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意义。(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写祥子外

13、出拉车,盛夏午后,忽遇风云突变的一段,语言的形象性就非常突出:“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

14、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原因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符号性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

15、的替代性符号”来描绘形象的。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 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懂得并熟练掌握、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和感受。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3.文学形象感知的短处和长处短处:阅读的语言障碍和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尤其是外来文学);缺乏形象的鲜明性,没有感官刺激,弱化了文学的美感效果(尤其和造型艺术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