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69189850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大哲学导论教案02哲学的研究领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哲学的研究领域学时:2学时方法:讲授 研议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它是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容。哲学的理论内容不仅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哲学原理,而且表现在哲学的全部研究领域之中。人类通过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而形成关于世界的思想,而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方式及其所形成的关宁世界的全部思想则又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这表明,哲学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阔的,由此而形成的哲学理论也是极其丰富的。经过哲学的长期发展,现代哲学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并构成了哲学界普遍认同的二级学科。了解这些二级学科的内容与特点,对于把握哲学的研究领域、理论内容和深化哲学的自我理解是十分

2、必要的。所谓二级学科,就是包括于某个一级学科之中的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的分支学科。当代中国的专业分类,是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作为十二个学科门类;在这些学科门类中,又具体地区分为一系列的一级学科,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和历史学;在这些一级学科中,则进一步更为具体地区分为一系列的二级学科,其中,哲学的二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这样

3、八个学科。应当明确,这种二级学科的划分,是同哲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内容相互交叉的,而不是一一对应的。这就是说,有些二级学科是从研究领域的角度划分的,有些二级学科是从理论内容的角度划分的,而有些二级学科则是同当代中国的研究状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密切相关的。具体地说,这些二级学科主要是涵盖了下述内容:哲学原理,即包括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等在内的哲学基本理论;哲学史,即关于哲学自身的萌芽、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其中包括关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哲学的理论与历史的学说;伦理学,即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逻辑学,即关于思维形式和思维工具、规则的学说;美学,即关于美、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

4、学说;宗教学,即关于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和社会作用的学说;科学技术哲学,即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及其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学说。在了解和掌握这些二级学科时,我们必须注意,它们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都具有哲学的性质,因而都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其重大的基本问题。如果离开哲学的基本问题,把这些二级学科当做是关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就会使它们失去自身的哲学性质。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哲学层面学习和探索哲学的极为关键的重大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

5、革命变革,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既是同它的创建者的个人智慧和追求目标密不可分,又是同这种哲学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息息相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目标是人类自身的解放,他们所创建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崇髙目标及其所创建的学说,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并以其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孕育了成熟的无产阶级,因而为人类追求和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与此同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已经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的科学而发展为系统地整理材料

6、的科学,从而为辩证地理解自然、历史和思维的运动过程提供了科学前提。而且,当时已获得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作为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思想家所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尤其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通常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予以表述,并在通常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中把它叙述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个方面的理论内容。在这种表述中,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既不是唯心主义

7、哲学,也不是旧唯物主义哲学。在这种理解中,既是从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来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从辩证法的历史发展来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越了古代的素朴的唯物主义和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越了古代的素朴辩证法和近代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辩证唯物主义。其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解释和说明社会历史。在这种理解中,既要求人们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历史,也就是以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又要求人们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解释历史,也就是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发展过程与人的创造活动等等的相互关

8、系。近些年来,哲学界又提出以实践唯物主义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提法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论述: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把他们所创立的哲学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另一种理解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所讲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是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理解认为,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和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思想的正确引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唯物主义首先是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即实践性。实践观贯

9、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就无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宝贵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对全部哲学史的高度概括性总结,熔铸着马克思对哲学本身的深切反思,表达了马克思对全部旧哲学的根本性批评,显露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标志性特征一一实践的转向。马克思的这个哲学论纲是从批判全部旧哲学一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一出发的。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

10、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当然,在这段简洁精辟的文字中,马克思既尖锐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又深刻地揭露了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的本质。而这共同之处,则在于其都不懂得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意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下述几个方面明确地区分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新唯物主义则致力于在实践中使世俗基础革命化;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新唯物主义则把感性理解为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费尔巴哈把人看做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新唯物主义则把人理解为属于一定

11、社会形式的、进行实践活动的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全部旧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新唯物主义的历史使命则是改变世界。以上的对比可以使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从实践的观点了解人与实践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并通过人的实践现实地改变世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人们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内容,也是人们学习和研究各种哲学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自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举世

12、瞩目的重大变革。作为这种重大变革的理论表征,当代中国的哲学承担起推进社会的解放思想和实现自身的思想解放的双重使命,已经和正在经历着自身的变革。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首先是在哲学原理内部形成了以变革通行几十年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为基本指向和主要任务的哲学改革的潮流。这场哲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重新理解和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场哲学改革的理论重点,是以实践为核心范畴,重新理解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自由与必然、历史规律与人的历史活动等哲学所探索的一系列重大的关系问题,并以这些重新理解的重大问题为基础去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场哲学改革的现实基础,在于当代人类的社会

13、实践、特别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已经和正在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它要求哲学理论地表征这种时代性的变革,并理想性地塑造和引导这种时代性的变革。在哲学原理方面实现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同时,包括中外哲学史在内的各个哲学分支学科也出现了自身的改革,并从而深化了哲学原理的教科书改革。西方哲学领域在翻译和评述现代西方哲学论著的基础上,逐步地从研究对象自身出发,把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新的哲学问题和新的哲学提问方式渗透到哲学理论探索之中,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哲学领域以介绍和评论现代新儒学为突破口,对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进行反思,探索返本开新、融

14、会中西的途径与意义,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80年代的哲学改革,从其根本的指向性上看,是以新的教科书体系取代旧的教科书体系,也就是重构教科书体系。进入90年代的中国哲学界,则在理论探索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向。这突出地表现在,不是以争论教科书的利弊得失和如何重构教科书体系为研究的出发点,而是把教科书作为某种退入背景的理论框架,从现实生活或现代哲学中提出问题,形成了由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换,元哲学问题、人的存在方式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两大思潮问题、中西文化问题成为90年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些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哲学问题,不断地开拓了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为马克思主

15、义哲学的当代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80年代以前,哲学的各个学科处于界限分明、壁垒森严、互不介入的状态。在80年代反思教科书的哲学改革过程中,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仍然以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对象。进入90年代,某些共同的问题开始成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从而形成了一种双向融合的趋向:一是哲学原理在探索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哲学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显著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和背景知识,不仅注重于史论结合,以及哲学原理与具体科学的结合,而且注重于从文化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以及伦理学、心理学、宗教学、逻辑学和美学等多重视角去讨论问题,并且融入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改变了哲学原理的研究方

16、式和自身形象。二是哲学史和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强化了自身的原理意识,在探索某些共同问题的过程中,力求在原理的意义上形成某种哲学思想。这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领域中,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式,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突破哲学各分支学科壁垒森严状况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还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向。这主要是表现在:一是注重研究人类文化的某个成分或某个侧面,并从这种研究中寻求当代哲学的生长点。这种研究趋向的突出特征,是在汲取现代西方哲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逻辑、观念、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法律、经济等的哲学探索,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法哲学等等。是注重研究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