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6918894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林甸县花园镇庆花学校 敏随着社会的开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广阔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根本条件是和谐良好的教学课堂,因为只有在和谐的教学课堂中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足够的自信,积极思考,寻求自我表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和谐气氛的课堂就好似是一个根基,当这个根基做好,打扎实了,创新意识这种上层建筑才能更结实稳妥的建立起来。如果说创新意识是一粒种子,则和谐课堂就是这粒种子所需

2、要的营养的土壤。只有这堆土有足够的营养,适宜的环境,种子才能萌芽生长。教师积极正面的态度是和谐课堂的主要构建因素。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知道答案前先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换着思考,得到的答案或许与正确答案有所差异,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正是创新的发源地,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便在这当中鼓励、培养、赞赏、表扬,对有道理又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学生进展正面鼓励,给他们正面力量,增加其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时机,让不同思维的学生都能得到通过与众不同的思维而带来成功的快感和喜悦。每个学生都应公平对待,在肯定鼓励在创新过程中成功的孩子同时理解并尊重在此

3、过程中失败的学生。要让创新气氛更加浓厚,在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前提下,对这种解放进展认可是最正确途径,而和谐课堂正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二、合理构建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理论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模型为解读建模解模,而在这三个过程中,情境假设是最直接清晰的引导形式。故在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合理的构建问题情境便成为主要方向,教师应明白学会主要的几种方式。 1、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就是着眼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分析,有所创造,心中装着学生,对教材进展动态的分析。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靠自己的探索发现;二是靠别人的告诉获得。发现具有主

4、动性,其中不但有探索、有假设、有推想、有判断、有想象、有结论,而且还有评价,有矫正、有检验,因此,它又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教师钻研教材时,在理清知识构造的根底上,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相信所有的学生,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根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要着重分析学生:这个现象自己能看得到吗?这个规律自己能发现吗?这个公式自己能推导吗?这个结论自己能归纳吗?对所要教学的容进展剖析思考,将告诉的围尽可能缩小,将供学生探索发现的材料充分开发出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材料支持。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开

5、展的人、有潜力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引起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泼的状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正确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学被2 . 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学生出题教师答的方法,在几乎不用思考的情况下,就迅速报出了学生的数能否被2.5整除,学生对教师的判断速度十分惊讶,急于探求其中的奥秘,注意力十分集中,此时正是教学的最正确时机。教学实践证

6、明:一个人对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部需要。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2.直观操作、启迪思维心理学说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场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辨析。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剪、去分、去拼,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从中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操作的活动,能使学生得到较多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应变能力。而

7、且使全班学生智力活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表达。3.独立探究,开展思维创新性人才应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我在课堂教学中既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合作与交流,也重视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机,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见解,主动获取新知。4.合作研讨,激活思维合作研讨教学方式,是指导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成为学习群体,充分表达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真正活动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分组讨论,能使集体智慧在切磋中提高,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敢提

8、一些以往不敢提的问题,敢去闯一闯知识的禁区。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知识可分两种:一种是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含义的根底上,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学生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性质,解决前后的笔算:600200为62进展口算,这种应用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种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难题巧解,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

9、新意识的必要根底。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展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说明:人的心情偷快时,感觉观察都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较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因此,教师要带着微笑面向全体学生,用幽默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用积极的教态感染学生,真正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着力于学生的自我表现,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和创新时机,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寻求的是师生互动,积极向上,活力无限的教学课堂,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结合实践,从根源

10、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热情维持下去,形成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达,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从微观方面说,是为一个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为此做出自己的奉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林甸县花园镇庆花学校 敏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小学根底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新活动,努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则,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根底上形成的。学会是

11、学生侧重于承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气氛;四是

12、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到达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根底;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到达对新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方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

13、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二、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想让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并且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课 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 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设计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 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学生快乐地答复说喜欢。我趋势在问: 大家 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们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随即把 握时机地说: 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教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 们欣赏欣赏。 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都焦

14、急地等待着小鸟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 6 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了 3 只小鸟 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 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由于 教师注意了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意见。这样,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开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展

15、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展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展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展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拟、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