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31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

2、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1、【答案】(1)C (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

3、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

4、(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诗歌鉴赏】本诗是两宋杰出诗人陈与义为北宋画家许道宁的画所作的一首题画诗。首、颌两联重在写景。首联点明江水、苍山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领联写出了山水辽阔万里的气势,“一窗间”写出了其构图的精妙。颈、尾两联重在抒情。颈联通过对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的描绘,蕴含了诗人对画中景物的喜爱,尾联借佳句“吟断不相关”表达诗人对画家作品由衷的赞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

5、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

6、相惜的依依离情。 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实现自己的高才雄略和济世的使命。 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这首送别词一扫“徬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2)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答案】(1)B (2)表达诗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情。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表达了对仕途得失

7、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词人说自己不善逄迎钻营,不会做官,而且得罪权贵,遭到排斥,但那又何妨?在历史上,终将被肯定为能直道而行,留直节于后世。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高尚的节操。功名富贵,怎能屈膝相求!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狂谈欲吐”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壮图雄心”,不吐不快的意愿。但是只能被人视作狂谈,惊动世俗,横遭飞祸。还是不再谈论吧! 【解析】(1)并非嘱托友人去拜访位高权重之人,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怡山碧;垂钓处”可知,作者内心对山水美景和闲适生活的向往;称做官为“拙宦”,可见其对

8、仕途的不屑;“只愿”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情谊;尾句则透露出作者对时局黑暗的批判和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诗歌鉴赏】 作品开篇气象宏大,“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具体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作者化用孔子困于匡时“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语,进一步赞颂友人的高才雄略,并指明其任重而道远的济世使命。下片词人回忆与友人贬谪赋闲期间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遥乐事,最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作者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

9、祸。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作者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

10、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3、【答案】(1)B (2)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 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

11、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 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 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如“以声衬静”“视角俯仰”等),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

12、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某一联,应注重从这一联使用的艺术手法,也就是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可以赏析上下句,也可以针对某个意象、某个词进行重点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反衬和前后照应。可以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加以赏析,应使用诗歌赏析术语,注重对诗人情感的分析与把握。 【诗歌鉴赏】颈联写竹门半开,晨钟隐隐回荡,松枝雨后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营造出静谧、出尘的氛围,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视听结合,借景抒情。“竹户半开”“钟未绝”,表明更有早起之人,时间尚早,照应题

13、目“早发”二字。“松”“竹”“鹤”是高洁、闲适的象征,反衬自已尘世生活的劳苦无奈。与末句回首遥望“此山”前后照应,集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辛劳无奈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

14、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 B.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请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4、【答案】(1)B (2)联想、想象丰富(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找到了自己的独得之乐,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也表露出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