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7680120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唐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

2、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

3、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

4、.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

5、: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

6、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

7、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略有刪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B.中国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 C.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D.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写的

8、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B.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因此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 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D.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

9、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B.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 C.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D.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莱希特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莱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妈妈 王愿坚 我问:“刚才那个女同志是谁?” 旁边的同志说:“同志们都管

10、她叫老妈妈。算咱这个医院的副队长,又是政委、看护员、炊事员、采购员反正这洞里的事她一手包干。人倒是个好人,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灵,嘴又啰唆”听着听着,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天放亮的时候,外面的联络员传递回消息:“外面到处是敌人,在找伤员。”一听这情况,洞里顿时乱了起来。旁边的老刘第一个放大嗓门儿喊着:“唉!这下子可完了,完了”我也急得不知怎么是好。 正在这时,老妈妈忽然霍地站了起来,走到老刘跟前,厉声地说:“老刘呀,什么完了,完了!你想想,你说这话能对得住长征路上的那些同志不?”她从腰里摸出一件什么东西,用力抖了抖,里面铮铮作响,“这是特委留下的钱,我可以偷着下山买米给你们做饭吃;钱花光了,我

11、就是下山讨饭,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她说完话,洞里鸦雀无声。 山上的松涛呼啸着,风,把早晨的浓雾一团团地刮进洞里来。 休息了一会儿,老妈妈欠起身,低声叫道:“主力上下来的张同志,你能到外面来吗?” 洞外,是一块光坪。太阳已经露脸了。从弥漫的大雾里看去,像个通红的大火球。她搀着我向一棵大树走,忽然自言自语地说:“大妈,有开水吗?我可要开的。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一怔。迎着朝阳,我眯着眼睛仔细地打量起了她。苍老的脸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门牙也残缺不全,在她的左眼下,有一个黄豆大的疤痕噢,想起来了。三年前秋天,我奉命到潮汕地区去和一个新成立的组织接头。这是我们约定好的联络暗语。她就是我的联络人。她比

12、三年前老多了,看上去约有六十岁的样子,嘴角上添了皱纹,鬓角也花白了。 她把我扶到树下一块石头上坐好,收敛了笑容,说:“老张,这里就咱两个在党,得把这担子担起来。” 我们把事情商量好了,又回到洞里。大概因为我是主力上来的,又是个干部,大家都同意我暂时负责。我拿过那支驳壳枪来擦着。这工夫,老妈妈早已趁着雾大、不会暴露目标的时候,点上了火,烧了开水;她把开水舀出来一些,冲了盐水;又把米下到锅里。然后,端着一茶缸盐水,挨个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她这一切做得那么仔细,那么沉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似的。这种镇定的情绪感染着洞里的所有人,大家都安定下来了,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老妈妈把事情弄完了以后

13、,抄起一根竹杖,对我说:“我去了。” 时间真难熬啊,太阳已经落了,还不见老妈妈回来。我出去嘹望了好几次,除了遍山荒草、大树、怪石,什么也看不到。更难的是粮食没有了,同志们都在忍着饿呢! 黄昏时分,我决定顺着山路去找找看。我沿着小路往下爬了约莫半里路,实在爬不动了。我靠着一棵大树,四下嘹望了一下,远远地看见路旁草丛里好像有一个人影在蠕动,我警惕地掏出了枪,问了声:“谁?”一个微弱的声音回答:“是我。”我走上去一看,正是老妈妈。只见她脸上、手上满是血迹,两肘两膝上的衣服也破了。她趴在地上,头前放着一个包包,她用手和头顶着那个包包,正吃力地往山、上爬。我连忙跑上去,激动地叫了声:“妈妈!”她见我来了

14、,咧开干燥的嘴唇笑了笑。我用一只手拎着东西,她扶着我,就上了山。 她一进洞口,就忘记了劳累,挤在人堆里,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像多久不见的亲人一样。她摸着年龄最小的和伢子的手,抱歉地说:“孩子,饿坏了吧;上了几岁年纪,走道不利索,真是来”说着,解开了包包。这个包包简直是个杂货摊,里面有约莫十来斤的一小袋米,有打糕,有窝窝、红薯、干红薯丝子,有一块豆腐,有一个小南瓜,还有几卷各种颜色的布大概是给我们包伤口用的。她把可吃的东西按人们的伤情轻重分了分。 同志们饿了一天,现在每人都拿着一样东西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洞里的空气顿时活跃了。正吃着,忽然和伢子喊了声:“老妈妈哪里去了?” 我连忙跑出洞来找,只

15、见她老人家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两手捧着一样东西在吃呢,见我去了,忙把手里的东西掖在衣服底下藏起来。我好奇地抢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块草根、菜叶、红薯丝、烂南瓜杂拌的窝窝。我眼眶子一热,一把抱住她:“妈妈,你” “别嚷,别嚷,别叫同志们听见。” 我硬把自己手里的一块煮红薯和她换过来。这天夜里,我被老妈妈的行动感动着,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老妈妈早早做好了饭,换完了药,又下山了。 一个白天,我把老妈妈下山讨饭的经过和她瞒着大家吃的东西给大家说了说。最爱嚷嚷的老刘也怔怔地沉默了一天,最后才对我说:“老张,我的伤势轻,有什么事只管叫我干,要不,我对不住妈妈呀!” 日子过得飞快,我已经康复了。黄昏,我收拾停当,就要上路了。走出了好远,回转头来看时,只见老妈妈还站在岭头上向我张望,她那花白的头发,迎着山风,微微地飘动着。 1955年10月8日(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