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涟水县园林资源的介绍和分析,提出开发的可行性、初步设想,旨在能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并推动涟水园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加快涟水园林事业的发展步伐,促进涟水经济发展 一、概况: 涟水古称安东县,建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位于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境内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 涟水县位于中纬度近海地区,属典型的温暖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涟水,平野广畴,虽无高山以登临,鲜大湖以游弋但也曾是“东滨渤海,西带沭河,三涟绕北,长淮襟前”既有渤海高情,又人文古迹众多,不乏古雅秀丽之气,故有“涟水古八景”之名胜 涟城有史以来一直是涟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地势平坦,河塘水面较多,,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由于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涟水园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始阶段 二、涟水园林资源概况: 涟水,历史悠久,拥有十分丰富的园林资源,不但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一)自然景观 1、水景:涟水境内河网密布,湖塘众多 城区废黄河、盐河、涟河、漪河似四条飘带穿越而过;八百余亩的涟漪湖如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城中,湖中棋布五岛;涟漪东湖与涟水中学的水景园——品园相连,浑然一体;二环路南端西侧有600亩水塘、西门有千亩清水塘,波光粼粼,游鱼欢腾;红日公园450亩自然水景扮倩主题广场。
城外还有南六塘和北六塘河,以及一帆河南六塘河和北六塘河建于清朝康熙十七(公元1678)年出境后经灌河入海 一帆河是县境东部主要排洪河道,至今有300余年历史 2、山色:涟漪湖中的夕照山,可谓是涟境内“ 第一山”其实是两次涟漪湖整治,人工堆积的、海拔较高的高大土堆,整治成山的形状上面现在植被葱葱郁郁,候鸟成群,此山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3、植被和珍禽:涟水地属温暖带气候,这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种类非常丰富的植物生长;莲花、芦苇、蒲草、睡莲、水葱、水菖蒲、千屈菜、慈姑、菱角等水生植物不胜枚举,应有尽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和灰嘴白鹭冬去春来,年年不断,成千上万只栖息繁衍于夕照山这种鸟体型瘦长,毛羽洁白,举止文雅,仪态闲雅,已成为涟城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有诗赞曰:“余霞飞处白鹭归,清风吹去枫叶摇” (二)人文景观 1、古文化遗址 涟水境内的古文化遗址主要是“墩”一般的墩,是垒土而成的土堆,并无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而涟水的许多墩却不同,它们是古代海陆变迁所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地理形象其中有许多和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是墩又是古文化遗址诸如浅集三里墩遗址、殷墩古遗址;河网小西庄古遗址、三岔墩遗址;小李集笪巷古遗址等。
这些“墩文化”中,以三里墩遗址和笪巷遗址最为著名 【三里墩遗址】位于城北12.5公里处,盐河西侧的浅集乡刘桥村境内,原是一个高出地面约8米,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的大黑土墩墩旁竖立着一块文物标牌,牌上书写着“三里墩”三个大字三里墩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和西汉墓葬两个部分经南京博物院考过工作队发掘,在三里墩的北边边缘发掘出一座西汉古墓,在墓的下面,原有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鉴定为大汶口文化 三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当珍贵,被南京博物院的珍品9件,其中有4件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国家珍罕文物——三裸体人像环抱铜戏俑,被故宫博物院 【笪巷遗址】位于小李集乡笪巷村境内据考察鉴定,在村东南200米处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青莲岗文化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位于该村的杨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该时代晚期文化,属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距杨庄古遗址北500米的小成庄古遗址为汉代古文化遗址笪巷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斧、陶罐、花砖(有绳纹)、绳纹圆底罐、素面圈足碗等器具,还有五珠钱、铜镜、铁剑、铁刀等残片 2、历史人文 涟水尚存的历史古迹很多,主要有飞来井、状元桥、一清坊、昌硕井、米公池、能仁寺、嵇安墓、洪武檀、月塔、大关渡、古槐树等。
【神奇难尽飞来井】位于县原机械厂院内井从何处飞来?从民间传说中‘飞’来”不过飞来井不会飞来,而是确实存在,而且有神奇之处一般的井都是砖砌的,上口小,下口大,而飞来井都是石砌的,井壁直立,上下口径相同,且随风变色,南风水清见底,味淡可饮;北风则水浊色绿,味苦难食,堪称一绝 【泮池遗风状元桥】涟城又一奇特名胜是泮池及状元桥,位于粮食局院内泮池是古代涟水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泮池上建有单孔拱形桥,南北纵跨池面,这就是状元桥桥身方砖砌嵌,刻有二龙戏珠、蝴蝶、荷花等图案及波浪纹饰,造型典雅别致,雕刻精细美观泮池与状元桥建于宋代,为古代学宫(即文庙、孔庙)常规性的配套设施泮池及状元桥是涟水人民赖之以传古之勤学之风的重要建筑 【草冢犹存一清墓】位于老文化局院内,史载它是一座明代古墓只立了一块石坊,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石坊由两根石支柱、两块石雕横梁组成横梁上有一行刻字:“左赞教周一清墓”周一清,字维光,是明初安东县一位高明羽士和民间画家现在其墓和石坊均深埋地下,大有堙没之虞 【五斗佳话昌硕井】位于县无线电厂院内,因清代著名书画家和篆刻家吴昌硕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吴昌硕获任淮安安东县县令。
到任后,一概免却官场及社会应酬,公事之余专事吟诗作画,并在县署凿井取水,研墨洗笔淮安知府见吴昌硕不谒拜,不进礼,便到安东县来找“岔子”,胡乱教训起吴昌硕来吴昌硕气愤不过,毅然挂冠封印,弃官而去,并刻印章“一月安东令”,县存于杭州西泠印社 【翰墨飘香米公池】位于五岛公园荷花塘南岛上,池呈墨砚状,后人取名曰“米公洗墨池”,池畔建有“米公亭”米公即米芾,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东坡等人齐名,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曾知涟水军,守涟二年,清廉惠政,两袖清风离任时仍不忘于池水中洗净笔上沾染的余墨,以示来清去白米芾离涟后,墨池烟雾飞腾时,似见米芾形象隐跃其中,翰墨风流,歌咏不绝,“墨池飞雾”遂成县邑名胜,成为涟水古八景之一 【独步千秋能仁寺】能仁寺原名“承天寺”,宋仁宗赐名“能仁寺”寺内建有妙通塔妙通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是为纪念卧佛娄道者(名守坚)而建的但是能仁寺和妙通塔与一般的寺和塔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一是能仁寺和妙通塔是由皇帝御赐名字和匾额;二是宝塔建筑结构和工艺奇特一般的宝塔是不能登上顶端的,而妙通塔却能曲折回转,登峰造极,可谓“独树一帜,千秋一塔” 【留芳千古嵇安墓】嵇安墓位于涟水县南集乡长浦村。
嵇安祖籍为宋代谯郡(今安徽毫县)嵇山人,官任“制将沿海巡检使” 嵇安墓碑及赑屃(bi xi)今仍完整无损墓碑由赑屃(一种形似龟的动物)驮着,赑屃身长3.3米,用大青石雕成石碑高0.46米,有白矾石雕成,碑的上部有雕饰,图案为二龙戏珠浮雕碑名为“故涟川嵇府君墓碑记”,正楷大书,碑文为正楷小书,共1116字该墓碑完整地保留了我县金元时的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字迹端正,笔法老道,颇有欣价值 【劫后尤物洪武檀】在涟水县朱码向柴市村有一株檀树,高18米,围1.95米,其干挺拔,其冠如盖,占地面积16平方米,是明代初期洪武年间所植,故当地人称之为洪武檀清康熙七年大地震时,遭洪水淹,被大风摧,受雷电击,失去两旁虬枝,其干并无损害至今已历年600余年,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据说,用这颗古檀树的果实熬水喝,可治多种疾病目前它已受到当地政府的重点保护 【独树一帜古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济塔,位于涟水县唐集镇月塔村,该塔建于何时,无确实之言月塔属于仿木结构砖塔,平米八角,每边宽1.83米,现残存六级,高16米塔下有0.45米的台基,各层均砌出奇柱、额枋、斗拱 及平座,在东、西、南、北四面逐层辟圭角形门, 二、三层为假门,其余4层辟球纹格或直棂假窗。
在《中国古塔精萃》一书中有《江苏涟水月塔》专篇记录1982年月塔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熙熙攘攘大关渡】出涟城西行2公里,便至大关渡口大关者,盐关也,盐税缴纳之关也昔日盐运业的繁荣,使得安东县城乃至盐关繁华富庶,画舫如云,雕楼叠翠,出现了“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的景色 【峥嵘沧桑古槐树】位于县城西门外植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170余年,树高8米,围1.8米,树干已枯萎半侧,但是每到春来,枝叶繁茂这株老槐树还有它的不平凡历史:在涟水保卫战中,历经敌人的炮火仍无丝毫损伤,如同不屈的战士保卫战结束后,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树下慰问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第一部《红日》电影曾对它做了生动的写照 (三)古今园林 涟水原是黄、淮河流经入海之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文蔚起,钟灵毓秀,一地形胜,卓然而兴其风景优美,园林名胜众多尤以涟城古八景最为著名,史载古八景是:金城晚照、赤岸寒潮、能仁宝塔、丹井甘泉、龙潭夜雨、豹隐春风、墨池飞雾、硕项清波遗憾的是古八景今大多影迹皆无,目前仅复建了“墨池飞雾”和‘能仁宝塔“景观 今之园林主要有: 1、五岛公园:风景秀丽的五岛公园,是城区最早的综合性公园。
建于1930年,它是在清朝年间两次大水灾后形成的大湖基础上建成的,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中心,由涟漪湖和湖中五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陆地面积437亩五岛依次名曰:东瀛岛、同乐岛、后主岛、西苑岛、夕照岛 公园内有墨池飞雾、同乐品茗、瀛虹飞亭、林海风涛、青山夕照、荷塘月色、少女羌笛、牡丹春晓、北堤霞烟等九个主景点和一个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那开阔明净的湖水、耸翠流丹的岛屿、清秀雅致的亭廊、与落霞齐飞共舞的白鹭无不吸引游客 2、涟水烈士陵园:位于五岛公园北侧,与五岛公园隔路相望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着一座高耸入云的“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涟水保卫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涟水位于废黄河与盐河之间,是联系华中、山东两个解放区的枢纽1946年9月,在粟裕、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华中野战军同蒋介石王牌军74师师长张灵甫带领的全部美械装备的整编74师和82师192旅共4个旅3万多人的兵力,在涟水拉开了著名的涟水保卫战序幕,激战14昼夜,并最终取得了涟水战役的伟大胜利《红日》的作者吴强就是从涟水保卫战写起他的这部作品的 陵园内陈列了烈士的丰碑,记载了当年战斗的血与火,成为城内一个重要风景点。
3、红日公园:位于县政府南侧,是涟水县城 第一个大型开放式综合性公园现为市民休闲、健身、集会、游玩的理想去处 4、涟河风光带:涟河是穿越城区的一条灌灌总渠,城区段长约3千米该风光带是涟水 第一条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滨河生态游园绿地 5、能仁寺:能仁寺是在原寺址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是涟水一座完全仿古的寺庙园林寺内著名建筑——妙通塔亦同步建成塔的匾额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整个寺院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庄重肃穆现已成为涟水一个标志性的园林景点 6、街头游园:主要有仙居苑、新世纪广场、湖滨花园、公园北广场等街头园林 三、涟水园林资源评价 (一)人文园林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1、名人、遗迹众多由于涟水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如东汉的“伏波将军”陈登,南北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