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267508633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的生成与排出教学提纲(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urine formation and excretion)urine formation and excretion)第八章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的结构和肾血流量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3尿液的浓缩和稀释4第八章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5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清除率6清除率6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的功能解剖肾的功能解剖两类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部位外、中皮质层内皮质层数量和体积多(约占90

2、%)而小少(约占10%)而大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口径之比2111小动脉出球后形成的血管几乎全部包绕在皮质部分的肾小管 不仅包绕近端、远曲小管周围,还形成直小血管髓袢短,只达外髓质层长,深入内髓质层肾素含量多几乎不含功能侧重于滤过和重吸收侧重于尿的浓缩与稀释表表- -1 1 两类肾单位的比较两类肾单位的比较(二)球旁器1球旁细胞:分泌肾素2致密斑: Na+感受器,调节肾素分泌3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吞噬、收缩球旁细胞系膜细胞致密斑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1.定义:肾动脉压在80-180mmHg内变动时, 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2.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

3、管-球反馈 3.3.意义:使肾血流量与肾泌尿功能相适应意义:使肾血流量与肾泌尿功能相适应 -4第一节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P4(二)肾血供特点(二)肾血供特点1 1血供丰富,主要分布在皮质血供丰富,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低,利于肾小管血压较低,利于肾小管 重吸收重吸收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高,利于肾小球滤过血压较高,利于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出球小A 肾入球小A 肾A 肾V (二)肾血供特点(二)肾血供特点2 2两

4、套毛细血管网两套毛细血管网(三)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三)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1.1.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2.2.意义:紧急情况下,保证机体活动器官或重要器官意义:紧急情况下,保证机体活动器官或重要器官的血供的血供尿生成的基本步骤:尿生成的基本步骤: 生成超滤液 (不含蛋白质的血浆)将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将分泌的H+、 K+、 NH3 排出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终尿 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一.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概念(一

5、)概念 1 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2 2滤过分数:滤过分数:GFR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9%19%)4/54/5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1/51/5的血浆经肾小球滤过生成原尿的血浆经肾小球滤过生成原尿 1 1)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2 2)正常值:)正常值:125ml/min125ml/min 二二.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 1滤过膜结构滤过膜结构 毛细血管内皮毛细血管内皮 + + 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基膜 + +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肾小囊脏

6、层上皮细胞 2滤过膜通透性 1 1)机械屏障:可通过)机械屏障:可通过 1.8 - 3.6 nm 1.8 - 3.6 nm 不能通过不能通过2 2)电屏障:)电屏障:正性正性 中性中性 负性负性 外层中层内层葡萄糖小分子阴离子水分子阳离子白蛋白蛋白质机械屏障: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P5*三三.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1 1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液胶体渗透

7、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2 2滤过平衡:滤过平衡:血液从入球到出球,滤过逐渐减少,血液从入球到出球,滤过逐渐减少,然后停止。然后停止。四四.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1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囊囊 内内 压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 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滤过平衡点后移滤过平衡点后移 GFRGFR 2 2滤过系数滤过系数第四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一一. .概述(重吸收与分泌)概述(重吸收与分泌)1.1.重吸收的主要物质重吸收的主要物

8、质 1 1)H H2 2O O:99%99%重吸收重吸收 2 2)电解质()电解质(NaNa+ +、ClCl- -、K K+ +、HCOHCO3 3 - - ) 绝大部分重吸收绝大部分重吸收 3 3)有机物()有机物(GSGS、AAAA):):100%100%重吸收重吸收 3.3.分泌分泌4.4.转运途径转运途径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2.2.重吸收方式重吸收方式1) 1)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HH2 2OO、HCOHCO3 3- - 2 2)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原发性原发性: Na: Na+ +、KK+ + 继发性:继发性:GSGS、AAAA-7二二. .几种

9、主要物质的重吸收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一)(一)HH2 2OO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占占60-70%60-70%,等渗性重吸收,等渗性重吸收远、集合管:为调节性重吸收(远、集合管:为调节性重吸收(ADHADH)1 1)部位:除髓袢升支的各段肾小管)部位:除髓袢升支的各段肾小管2 2)方式:被动转运(渗透)方式:被动转运(渗透)(二)电解质1.Na+1.Na+:是各种物质转运的核心是各种物质转运的核心 P7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泵漏模式)主动重吸收(泵漏模式)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受醛固酮调节受醛固酮调节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的各段肾小管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的各段肾小管

10、方式: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方式: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粗段:主动重吸收(NaNa+ +-2Cl-2Cl- -KK+ + 转运体)转运体) 细段:被动扩散细段:被动扩散NaNa+ +重吸收量:重吸收量:99%99%(近端小管占(近端小管占65% 65% )2 2 Cl Cl - -:伴随:伴随NaNa+ +而被动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布美他尼P83.HCO3.HCO3 3- -4.K4.K+ +:大部分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大部分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 以以COCO2 2形式被动重吸收形式被动重吸收 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Na

11、HCONaHCO3 3重吸收重吸收 HH+ +分泌分泌 = 1= 1 1 1 HCOHCO3 3- -重吸收速度重吸收速度 ClCl- - (三)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三)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2.2.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为继发性主动转运3.3.肾糖阈肾糖阈.100%.100%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当血浆当血浆GSGS 180mg/100ml180mg/100ml,部分肾小管对,部分肾小管对GSGS的重吸收达极限的重吸收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尿中开始出现GSGS,此时血浆,此时血浆GSGS浓度即肾糖阈浓度即肾糖阈。 4.4.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当血浆当血浆GSGS 3

12、00mg/100ml300mg/100ml,全部肾小管对,全部肾小管对GSGS的重吸收达极限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血浆,此时血浆GSGS浓度即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浓度即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K+Na+管腔膜: 葡萄糖与Na+依赖载体的同向偶联转运入细胞内。管周膜:管周膜: 葡萄糖顺浓度差经载体易化扩散进入细胞间隙(单一转运)。 Na+被管周膜Na+泵泵出Na+i为管腔膜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管周膜泵载体因此,将管周膜Na+泵的活动称原发主动;将葡萄糖在管腔膜的协同转运称继发主动。肾糖阈肾糖阈 尿中出现GS 若 血 浆 中GS180mg/100ml 部分肾小管对GS吸收达 极 限

13、血浆中GS 原尿中GS 经肾小球滤过 终尿中GS=0 经肾小管100%重吸收三三.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一)(一) H H+ +的分泌的分泌1 1部位:部位:2 2方式:方式:主动转运,主动转运,NaNa+ +-H-H+ +与与 NaNa+ +-K-K+ +竞争交换竞争交换 各段肾小管,各段肾小管,NaHCONaHCO3 3重吸收重吸收 H H+ +分泌分泌=1=1 1 1, 保碱排酸。保碱排酸。(二) NH3的分泌1.1.部位: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远曲小管,集合管,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 2.2.方式:方式:被动扩散被动扩散 ( H( H+

14、+、NHNH3 3分泌相互促进分泌相互促进 ) )三三.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P11(三) K+的分泌1 1部位: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2 2方式:方式:NaNa+ + K K+ +交换交换三三.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P12四四. .各段肾小管对物质重吸收特点:各段肾小管对物质重吸收特点:髓袢细段:被动平衡系统(无主动转运)髓袢细段:被动平衡系统(无主动转运)髓袢升支粗段:低渗性重吸收(稀释段)髓袢升支粗段:低渗性重吸收(稀释段) 远曲、集合管:调节性重吸收远曲、集合管:调节性重吸收 ( (醛固酮、醛固酮、ADH)ADH) 近

15、球小管:等渗重吸收,吸收的数和量也最多近球小管:等渗重吸收,吸收的数和量也最多重吸收 种 类 数 量 部 位方 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 被动渗透 电解质 Na +99%除髓降支细段的各段主动和被动 Cl -99%同Na +被 动 HCO3 -大部分85%在近端小管以CO2形式重吸收,与H+分泌耦连(11)K+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主 动 GS和AA100%全部在近端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 分泌种 类 部 位方 式特 点H+各 段主 动排酸保碱K+远、集主动(Na-K交换)与Na-H交换相拮抗NH3远、集被动扩散与H+分泌和HCO3 -重吸收相互促进一、一、 尿浓缩稀释过程尿浓缩稀释过程 (

16、一)尿浓缩与稀释(一)尿浓缩与稀释 机体缺水机体缺水 小管液水被重吸收小管液水被重吸收 尿量尿量 ,排出高渗尿,排出高渗尿 尿尿 浓浓 缩缩 大量饮水大量饮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尿量 , ,排出低渗尿排出低渗尿 尿尿 稀稀 释释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二、尿液浓缩稀释部位、动力及调节因素二、尿液浓缩稀释部位、动力及调节因素 1.1.部位: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2.2.水重吸收动力:水重吸收动力: 肾髓质组织液存在高渗梯度肾髓质组织液存在高渗梯度 3.3.调节因素:调节因素:ADH ADH 三、尿浓缩稀释基本过程-13P13机体缺水 ADH 远曲小管、集合管 对H2O通透性 H2O的重吸收既有通透性又有动力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出高渗尿 尿尿 浓浓 缩缩 1 1尿浓缩尿浓缩: :肾髓质组织液本身存在高渗梯度 ADH 2 2尿稀释尿稀释: :大量饮水肾髓质组织液高渗梯度依然存在远曲小管、集合管 对H2O通透性H2O的重吸收有动力但无通透性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出低渗尿 尿尿 稀稀 释释四、四、 肾髓质组织液高渗梯度形成机制肾髓质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