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26665858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5培训教材(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6 - 1/55第六章 理论发展第六章 理论发展第七章 关 联第八章 优 化 第九章 布 局 第三篇 产业结构Chapter6 - 2/55第六章 理论发展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Chapter6 - 3/55第六章 理论发展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Chapter6 - 4/55第六章 理论发展Chapter6 - 5/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一)

2、历史背景 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Chapter6 - 6/55第六章 理论发展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的经济分析的对象,大体经历了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 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Chapter6 - 7/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其经济分析侧重于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继亚当斯密之后,

3、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将“看不见的手”如何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其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自行调节资源的最佳配置,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 Chapter6 - 8/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大失业使自由主义价格理论发生了严重危机,市场失效了,“看不见的手”不灵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观经济理论。Chapter6 - 9/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4、凯恩斯的重要的结论是: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心理因素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总会存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萧条和失业。Chapter6 - 10/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凯恩斯的主张虽一度获得成功,但却孕育着更大的失衡,其结果是国家财政赤字不断膨胀。凯恩斯理论发生了严重危机。v 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面临着两难境地:回到亚当斯密那里去搞完全竞争,实践证明行不通;实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又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居高不下。Chapter6 - 11/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于是经济学家在“个量分析”和“

5、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找出路,把手伸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进行产业分析。v产业分析理论相继问世:v出现了以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结构为对象,以各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所发生的投入与产出量化关系为研究领域的“产业关联理论”;v出现了以较粗产业分类为基础,寻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主线的狭义产业结构理论。 Chapter6 - 12/55第六章 理论发展2.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v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v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战后的日本

6、经济濒临崩溃,日本政府不同时期实施各有侧重的产业结构政策,促进了该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v战后另外一些国家实际上实施了产业结构政策,如韩国、法国等。 v这些国家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Chapter6 - 13/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v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政治算术认为工业比农业收入商,商业又比工业收入高。v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

7、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的贡献是创立了“纯产品”学说、划分了社会阶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做了分析。Chapter6 - 14/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纯产品”指农业生产中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扣除用以补偿消耗的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和工人、农业资本家食用的消费资料之后的剩余产品,实质上,这里的“纯产品”就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同时,魁奈以为,财富的来源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只有能够使物质财富在数量上增加的农业部门才是生产部门,工业部门仅仅把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即改变物质财富的外

8、部形态,商业只能使财富在地点上发生转移。 社会阶级结构理论。他根据社会成员对生产“纯产品”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Chapter6 - 15/55第六章 理论发展2.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v 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主张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后起国家的工业化可分为四个阶段:进口产品并形成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国内市场饱和,进入国际市场;国外生产,返销国内市场。v 库兹涅茨(NP1971)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库认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

9、部门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趋升,财产性收入比重趋降;政府消费在GNP中比重趋升,个人消费比重趋降。Chapter6 - 16/55第六章 理论发展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v 里昂惕夫(NP1973)(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创始人)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v 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Chapter6 - 17/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20

10、世纪五六十年代)v 里昂惕夫(NP1973)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v 刘易斯(NP1979)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Chapter6 - 18/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的

11、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v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等。 v 钱纳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他的研究成果有产业关联经济学、发展计划研究、发展的模式、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等。 Chapter6 - 19/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著作。v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费) 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

12、发展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二元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隐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三阶段,农业中产生剩余,可满足非农部门消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工业开始为农业提供装备,二部门共同发展。v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Chapter6 - 20/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丁伯根(NP19*)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 他把政策分为三种:数量政策、性质政策和改

13、革,其中性质政策就是要改变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些元素。v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认为先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是可替代型的,因资本不足而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而先进部门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具有固定投入系数的生产函数。主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v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Chapter6 - 21/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

14、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 以及与劳动力、资本、产值、能耗、进出口等有关的各种指标。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Chapter6 - 22/55第六章 理论发展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Chapter6 - 23/55第六章 理论发展 产业结构形成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与机理等 产业

15、关联理论:关联方式、投入产出(表、模型)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供需结构、生产问题与生产结 构、供应总量与供应结构等 产业结构效应理论:政策效应、关联效应、扩散效应、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国际贸易效应等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结构调整及其作用机制 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现状分析、机理分析与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与优化政策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主导产业确定、支持政策(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Chapter6 - 24/55第六章 理论发展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16、及其规律Chapter6 - 25/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 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Chapter6 - 26/55第六章 理论发展(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v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v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 Chapter6 - 27/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把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排斥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v 哈罗德和多马在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思想,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这一经济增长模型也没有将技术进步因素和结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也排斥了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Chapter6 - 28/55第六章 理论发展v 索罗将哈罗德多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