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孔融让梨有感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266113684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孔融让梨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看孔融让梨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看孔融让梨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看孔融让梨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看孔融让梨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孔融让梨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孔融让梨有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孔融让梨有感一次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答完了“孔融让梨”之后,题目继续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结果一位上海小学生写“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这名小学生说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用“谦恭敬让”来寻找失落己久的“孝悌”,这在当下小学教育阶段“国学”风劲之下可以想象,但是从现在教育观点来看,“孔融让梨”实在不是一个怎么好的教育样本。首先,孔融的举动并不像一个儿童,有着远远超出同龄人的早熟。他家作为汉代士族,“孔融让梨”很可能是家庭和社会强制施加在幼小孔融之上的外在强制,而早慧的孔融又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4岁时聪明的小大人,不多久就展现了自己的真而目

2、,实打实的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都变成了行为艺术。孔融的最大特点,除了“让梨”就是嘴臭。孔融觉得父子母子本来就没什么亲情与关系,孝慈都是假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种议论,与小时候那个“让梨”的儒家道德标兵堪称两个极端,被曹操借此“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孔融56岁那年,一家被砍。“孔融让梨”是属于用一个超人的样本来培养千千万万正常的儿童。你学孔融让梨,孔融自己都早就丢了,这个样本甚至还培养不了他自己。外加过高过早的道德要求,并没有在内心获得认同,更没有化为信仰,一旦他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所有的道德与规范都可以弃若敝屣。

3、让不让梨,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搞成小朋友的强制规范,甚至以此来标榜道德高下,真没必要。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礼让与分享,我们的课本不妨找一些不那么极端甚至学生身边周围的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并身体力行,至于变相要求学生空喊口号学习啥的,那只能培养出一群表里不一的“岳不群”。第二篇:读孔融让梨有感读孔融让梨有感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

4、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巳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

5、班车。坐在车上,我想了许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互相帮助,懂得谦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第三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己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

6、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

7、: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孔子姓孔,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魅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魅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王

8、冕学画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要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牛不见了,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

9、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王羲之练字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车乐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己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

10、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己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曹植七步诗曹植,字子建,是曹操

11、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聪明过人,十多岁时,就能够诵读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到了青年时代,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充分显露,写下了洛阳赋、铜雀台赋等传世名篇,曹操对他十分欣赏。曹操的长子曹丕也是一个很有文学才能的人,但与曹植相比,还略逊一筹。曹操看到曹植才能在曹丕之上,曾好几次想立曹植为世子。曹丕得知后,心中非常恼火,从此埋下了与曹植之间的怨恨。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如愿以偿,继任魏王。曹丕怕当时任临淄侯的曹植日后养成势力,威胁他的宝座,便以父死不来奔丧、醉酒侮辱他的使者为名,派许诸带兵把曹植逮住押到洛阳。曹植的母亲卞太后得知消息,十分焦急。她赶到曹丕那里,对他说:“你三弟曹植平生喜欢喝酒,脾气怪僻

12、,性情疏狂,这都是我平时教养不严造成的。你要是能念手足之情,饶他一命,我就是死了,也可以暝目了。”曹丕跪下说。“母后放心,三弟的才学我也喜爱,我怎么会杀了他呢。我只是想警戒警戒他,让他把坏脾气改掉。”第二天,曹丕升殿,命曹植进见。曹丕说。“我和你虽是兄弟,可是照国法,我们是君臣,你怎么能狂妄自大,蔑视法令制度,违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臣。”曹植听了,连连叩头,请求恕罪。曹丕又说:“父王在世时,常常夸奖你的文才,我怀疑你是请人代笔的。今天我要亲自考考你:限你走七步,做诗一首。如你真有才能,免你一死;如徒有虚名,足见你一向欺诈,决不宽容。”曹植站起身来,说。“请出题目。”曹丕想了一想,说。“我和你

13、是兄弟,就以此为题,可是诗句中不准出现兄弟两字。”曹植略加思索,一面迈步,一面念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未完,诗己做成。在场的文武官员都叹服曹植的奇才,纷纷请求宽恕曹植。卞太后也从殿后出来,笑着说:“做哥哥的别把兄弟逼得太紧了。”曹丕也不由惊佩曹植的才思,对卞太后说。“母后放心,我会因此赦免他的。”于是,曹丕下令说。“植弟是我同胞兄弟,我对天下尚且无所不容,何况兄弟。为了骨肉之情,我免他死罪,改封他为安乡侯。”就这样,曹植以自己的诗才躲过了一场惨祸。然而曹丕后来仍不放过自己的三弟,把他贬东谪西,使他时时处于恐惧不安之中。曹植只活到四十一岁

14、,就离世而去。后来,“七步诗”这一典故,用来称誉人文思敏捷,才气超群。第四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教学设计高青县中心路小学胡爱玲一、教学目的: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在诵读中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进而渗透“仁”的教育。3. 结合自己搜集到的小故事来加深对“尊老爱幼”的理解。4. 通过辨析事例、导行,让学生憧得平时怎样做才算是尊老爱幼。二、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尊老爱幼方面的名言警句和与之相关的小故事。老师搜集相关资料;课件三、教学过程:课前诵读之前学过的与“仁”有关的警句。同学们,课前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前面我们学过的与“仁”有关的警句。大屏幕出示:1. 上下相亲谓之仁一一礼记(。)仁人无敌

15、于天下。一一孟子(仁爱的人能够无敌于天下。因为仁爱的人拥有一件武器,这件武器叫做“善良”。)2. 仁者荣,不仁者辱。一一孟子仁不异远,义不容辞。一一汉书()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齐读:仁是尊老爱幼,仁是团结互助,仁是仁义仁爱(一)导入新课:1. 刚才我们诵读的是与“仁”有关的警句。在古代,有好多仁爱小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融让梨。(二)读故事,了解故事的意思。1. 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上几遍。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2. 指名接读。读后评议。3. 这个故事讲的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读一下今文阅读。学生读。4. 看动画视频,帮助了解。为了帮助

16、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老师还给同学们搜集了这个故事的动画视频呢。想不想看一看。那就请你们做好了。播放动画,学生观看。(三)诵读,悟仁同学们,为什么孔融把大梨让给长辈和自己的弟弟呢。(预设:他关心长辈;他疼爱弟弟。)是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四)故事链接1. 古今中外有许多值得称颂的尊老爱幼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默读故事亲尝汤药芦衣顺母,思考:(1)(2)上而两个故事都是有关古人的,我们身边有没有疼爱父母,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呢。请读特殊的礼物,你有什么要说的呢。2. 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故事吗。用简短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五)明德砺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老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