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66086057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服文化】汉服配色艺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服的色彩搭配艺术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 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

2、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

3、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看了这些图,我想说一下古色的特点。张爱玲说过,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殊不知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这

4、话不假。中国的古色,以中和色居多。原色,高纯度色彩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更不可能出现大红大绿这样的搭配。那么哪些颜色是高纯度色彩?这就得说到色彩的三要素了。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即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说白了就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红+黄=橙,蓝+红=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明度色彩是明亮的颜色。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我国的传统颜色里,是以混合色,也就是低纯度色彩居多的。下图:色调即色相。明暗是明度,饱和度就是彩度。解释了三个关键词,下面要讲的是什么样

5、的对比是可行的。我们都明白配色时需要有对比,不然就不好看。但是很多时间大家都不明白怎么样对比才是可行的。其实我们只要注意避开“灰”“邪”的配色就可以了。什么叫“灰”呢,就是对比性太差,没有精神,显得灰、脏。那什么叫“邪”呢,就是对比极度的不和谐,有点针眼,让人很不舒服。下图如何使配色达到最和谐呢,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寻求统一。这样的色彩对比通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下图。知道了统一,配色基本就好办了。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先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说明一下吧。以下是一外国网站的截图,这个网站用的色彩不多,白色,黑色,橙红色。现在要做的是看看这副图里什么色彩最多,什么色彩最少。答案很明显,白色最多,黑色其

6、次,橙红色最少,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醒目的不是黑白色,而是橙红色。这至少证明了:色彩多并不一定醒目,色彩少反应容易吸引注意力。这里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越是鲜艳的色彩越是少用,所占的比例最好少一点那么,古人在服饰上的配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引用一段红楼片段,管中窥豹一下吧。在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编结工艺品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见8楼

7、图最后一行)”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园子这一段:老祖宗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这才对了路。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

8、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此外还有石青,莲青,藕合,玫瑰紫,荔枝,茄色等等。除此之外,作者还娴熟地利用图案与缝制效果来增添色彩的韵味。形成花纹的方法有弹墨,刻丝,刺绣,挖云,盘金和锦上添花等。”由此也可见,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下面分点说明一下个人总结的汉服

9、的配色技巧:一, 多用中间色,少用高纯度色彩。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红,淡蓝,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桃红,天青,藕合等色代替。二, 衣和裙最好都只用一种颜色作主色,再施以少许辅色。因为是汉服,所以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一时避讳,而是大面积的白色无法凸显汉服古朴庄雅的特点。(喜欢白色的筒子可以用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对于交领,直裾曲裾等有宽大衣缘的汉服,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三, 棉麻等料子与颜色的融合性最好,视觉上干净,古朴,又难得同时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与市井味。是汉服最

10、好的面料选择。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纯度高或轻浮的色彩(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选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酒店服务员身上泛滥的劣质旗袍就知道毁人效果了。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因为颜色再好,终究少了股子沉静典雅。面料的选择很重要。所以我个人不太推荐雪纺做汉服面料。当然,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或个人偏爱,做几件雪纺汉服无可厚非。不过切记,雪纺或纱是最忌深蓝,深绿,深紫这样浓艳颜色的。做衣服时要注意。四,补充个最基本的了,一身衣服的颜

11、色总共加起来不要超过四种(当然,辅色搭配得好,超过四种也可以)。主色辅色要分明。超过四种,或主辅不分,很容易就出现开杂货铺的效果当然啦,如果说文字太抽象,不够直观,那么下面再看一些古代人物图,感受一下我们古人配色的技巧吧。看上图。这张局部捣练图里四个女子的衣服颜色各异,看上去却并不显突兀,反而很和谐。女子的衣服共有5种颜色,分别是杨妃色,水色,牙色,蓝色肉桂色,因为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可能失真,但还是可以看到,这几种颜色,不论鲜艳淡雅,都是中间色。而每个女子身上的颜色都不超过三种。视觉效果沉静而不失雅致再看这一幅(下图)。清代画家任熊的瑶宫秋扇。我想各位都注意到女子身上衣服的颜色早超过了四种,却

12、一点不显突兀呵呵。这就是主辅颜色搭配成功的典型了。半臂主色水色,上襦水红,蔽膝石青。辅色很是丰富,深青,豆绿,石榴红,然而运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石榴红的扇柄与玉佩绦子,用量少却夺目,给整体一种画龙点睛之感。由此可见,用色多也有好看的时候,然而用得多而不当就不可以了。(因为此画为清人所作,形制上或有臆造成分,是以裙上布面是否“蔽膝”不太清楚,请教过同袍亦不敢断定,暂以蔽膝代称之。)仇英的这幅人物故事图也是一样,里面人物通身颜色大多不超过四种。辅色也多用在领口,披帛,绦子等小面积地方,很本分地起着它们点缀的作用。忽然发现,古人颇爱滟滟的红色,光这幅图里红色就出现多达四五处。石青,深青,水色似乎也是

13、古人常用的色彩,典雅而大气。最喜右下角摘花女子的服饰,上身牙色,下裙石青,皆是稳重老气的色彩,偏偏一阵风过,吹露里面的裙竟是是明媚张扬的石榴红!可真让我想起了张爱玲所形容张恨水笔下的女性“于老实天真中带点诱惑性。”图;呵呵,古画看到这边,下面该让我们的主角汉服上场了。随着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接受,汉服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袍们喜欢的汉服商家自然是各人各异了。别的我不敢妄加评论,就配色而言,我个人更喜欢明华堂与月到风来阁的风格。我浏览的商家并不是很多,因此视角有限,若有更好的欢迎筒子推荐。明华堂:图一图二图三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最规范传统的汉服出自钟的明华堂。虽然钟是标准的承明派,坚

14、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所以他只做明代的服装,选择是比较少,而且出新衣的速度比较慢,不过,我不得不承认,他和他的团队是最认真的历史复原者。他们的衣服都是参照传世明装而复原的,复原的还不只是形制,我和钟聊过,他的衣服除了形制要求不出差错外,连布料都是精挑细选,按照那个时代会有的材质、花纹和习惯所做的,而且手工很好,每件衣服的细节都不怕推敲,内外两层结构都可以清楚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说到形制最严谨的商家,我依然认为是明华堂,在形制上无可挑剔。最近,明华堂正式在香港成立,致力于明代汉族的民间服饰的研究和复原,和宣和缂丝研制所共同复原布料纹样用于重现明代汉服。可以说,其在面料工艺上是无与伦比的,复原的

15、织金马面裙,真的有步步生金的感觉。而且包装非常精美,是礼服应有的待遇。不过对于明式汉服,尤其是女式袄裙,喜不喜欢就是见仁见智了,某些人可能觉得过于宽大。至于价格,肯定是不菲的,现在所知的几套,都超过四千吧。不过,这种严谨复原的汉服,私以为已经可以作为传世之物了,即使价格贵点也是正常的”第一次看到明华堂的服饰时堪称震撼。就像上面这段话说的,这样的汉服,已经精美到可以作为传世之物了。形制上坚持严谨与复原,已是可嘉,最难得的是明华堂在面料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上的认真态度。很多商家在形制上也颇为用心,面料上却有些潦草,更不用说配色了。当然,明华堂的服饰过于精致,拿到明朝都算上等,价格自然有点贵,对于我们穷学生或工薪一族而言,多少有些负担不起。相比之下,更多人愿意购买档次稍低然而也不失大方的其它商家产品。对此我只能希望,能够出现价格相对低一点,而做工尽量朝明华堂靠拢的商家,以更好地保护发扬我们的精英文化与宫廷文化。继续贴图说明张爱玲(又是张爱玲,呵呵)说,色调的调和,有两种方法,“对照”与“和谐”。粗浅言之,对照是红与绿,和谐则是绿与绿。明华堂的衣服很多都正好应了这两种调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