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__智育》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26587040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____智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章____智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章____智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章____智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章____智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____智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____智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智育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完成四大任务。学校教育应充分重视智育,但不能以智育替代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循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特殊规律,科学地进行智育。第一节 智育概述一、 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西周时期学校的“礼、乐、射、御、收、教”六艺教育即包含有智育的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具有理性的灵魂,为此

2、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智力教育。欧洲从12世纪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科学知识日益受到重视而成为智育的内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人是一种理性动物,应熟悉万物的观念出发,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泛智教育。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文化水平的要求提高,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1861)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的教学体系,并将智育置于首位,提出了一个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智育的重视有增无减,并且日益将关注的目光集中于发展智力之上。智育与教学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和

3、劳动技术教育相并列,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它同其它各育共同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体 。智育和基他各育一样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一自身的目的。教学仅是完成智育任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非唯一途径。另一方面,教学在完成智育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所以说,“智育”与“教学”既非并列概念,恋非属种概念,更非同一概念。二、智育的意义1、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的作用智育通过向年青一代传授知识技能,启迪他们的智慧,使他们获得认识客观世界、适应客观世蜀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综观人类历史,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

4、中,在生产物质财富过程中,也生产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将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成果,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并使每一代人在继承前人知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的精神财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化,正是智育的使命。如果没有智育,就没有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人类曾经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不可能延续、发展,今天的人类社会也许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当然,智育的作用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中有一个逐渐显示的过程。在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漫长历史阶段大多数劳动者只要在劳动中通过父子或师徒个别传授,掌握一些与生产有关的简单经验与技术,便可适应简单的社会劳动需要,这里的智育基本上游离于正规学校

5、之外。只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近代社会,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兴起之后,智育的重要价值才日益显现。因为大工业本身不仅要求劳动者掌握与操纵机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且也促进了科学知识技术的进步。于是,通过智育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成了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文明进入到一个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各种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正在或将要被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工程等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而且学渗透到人类生

6、活的各个领域。它们将会改变人类生产活动中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构成比例,增加体力劳动中的智力成分,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这一系列的变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中的智育,迅速高效地传播同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培养各种熟练劳动者和科学技术人才,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如果说智育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智育的个体意义则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和个性的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智育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人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现

7、代社会,很难设想一个缺乏科学知识技能的人,能在德、智、体、美、劳及个性的其他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能适应社会生活,能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由于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理论,掌握这种知识才能获取认识和改造客观世办的无穷力量。同时,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掌握着人类物化在知识技能中的智力。因此,我们可以把智育的实质看成是一种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智力的再生产过程,是把人类已经物化的知识和智力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活的知识和活的智力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掌握了解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智力,进而为德育、

8、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个性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和智力的基础。我们说智育对德育起基础作用,不仅是因为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把包含在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科学世界观因素传授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如动植物的进化原理、物 不灭定律,都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因为在智育中得到发展的智力,特别是其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道德知识、道德行为等方在的分析、判断、评价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分辩是非、坚持真理的能力。同样,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需要有关美的知识,学生对美的创造更是离不开美的知识、表现美的技能技巧和创造能力。而对以增强和发展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来说,

9、智育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理卫生学、运动生理学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和卫生保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科不地增强身体素质、形成健康体魄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此外,劳动技术教育也有赖于智育为其奠定科学的劳动生产技术知识、生产劳动技能技巧和智力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智育。总之,社会主义学校的智育,服务于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目标,把年轻一代教育成懂得人类文明,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各种要求,能够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幸福的人。三、智育的任务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

10、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我们试例举几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教育辞典和百科全中关于形式教育的界说。 (1)美国孟禄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中说:“形式训练主张通过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2)美国古德编纂的教育辞典中说:“形式训练即:1、建立在训练迁移和心智训练基础上、依赖于学习精选出来的材料的教育理论;2、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心智能力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理论或学说。” (3)苏联凯洛夫等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中说:“形式教育论的拥护者们断言,学校的主要注意力应当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而不是用于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认为最宝贵的并

11、不是科学的基础知识,而是学习科学对于改善学生理智能力所发生的那种发展性影响。他们认为发展儿童理智的最重要的材料是语言(尤其是拉丁语及希腊语)和教学;他们捍卫教育上的所谓古典主义倾向。他们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借助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专门练习来训练学生。至于这些练习的内容则似乎是完全无所谓的。” (4)西德教育学辞典中说:“形式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认为发展和发挥人的主观所具有的力量和能力对教育是决定性的。” (5)日本新教育用语事典中说:“形式训练认为学习教材需注重心要的心智作用和提高心智的训练观。” (6)日本新教育、心理学事典中说:“形式训练认为人的心灵中与生俱来的各种能力(观察、注意

12、、识别、比较、综合、抽象、推论、记忆等)虽不完善,但是天赋的,它以能力心理学为基础,主张强化各种它官能。” (7)我国朱经农、唐钺和高觉敷主编的教育大辞书中说:形式训练,“简言之,此种理论乃谓无论如何获来之智力,皆可施用于人类生活之任一部分。所谓形式陶冶者,此之谓也。” (8)我国辞海中说:形式训练说为“18世纪资产阶级教育学的一种主张。认为人们的心灵具有种不同的官能,而每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教材通过教学加以训练,使之充分发展,然后用它来学习其他不同的教材。如使用拉丁文法的教材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使用数学教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以后,则受教育者记忆功思考其他事物,也很便利。形式训练说是以

13、官能心理学为依据的。” 我们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撰写“形式教育”这一条目时,参照当时寻揽到的材料,把形式教育归纳为三点,也未必得当: (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燕尾服起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官能的心智能力。 (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如果人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吸收。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即便学习的内容被遗忘了,却仍然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

14、们的训练作用。 (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迁移到其它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它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 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和英国的等人。 1、掌握知识智育的第一个任务是向学生的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由于义务教育是一种基础的国民素质教育,初级中学的

15、智育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向学生传授的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既要有感性的知识,又要有理性的知识。学校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智育中传授知识以间接的书本知识为主,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直接的知识、经验及实践活动,因为直接经验是接受间接经验的基础,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依托之能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然,掌握的间接经验也会丰富和拓宽直接经验。传授知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促进学生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有效地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智育必须把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注重知识内容的不断现代化,以适应高科技的社会生产和高

16、节奏的社会生活的需要。2、形成学生的技能智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形成学生的技能。技能是人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动方式。技能因其表现形态不同,可以分成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智力技能主要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表示的事物映象,以极简约的形式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如思考、默读、心算等。智力技能的差异表现在智力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上。操作技能主要是指由一系列外部机体动作构成的行动方式。发书写、绘画、唱歌、跳舞、演奏乐器、运用工具等。操作技能都离不开智力技能,有些操作技能要有相应智力技能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务,有些操作技能则可能是智力技能的外在表现。事实上,学生的智力技能形成则可能是智力技能的外在表现。事实上,学生的智力技能形成过程和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智育应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基本技能包括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