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5490553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 七年级上1单元作文鲁教版:戏曲大舞台之粤剧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粤剧则产于我的家乡广东。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

2、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

3、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

4、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

5、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粤剧的著名演员早期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后建立“大成国”自称平靖王的二花脸李文茂,创建粤剧同业行会“八和会馆”的老生邝新华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称为“薛马争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颇有贡献。他们和小生白驹荣、小武桂名扬被称为粤剧“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丑的廖侠怀)。实行男女合班后,上海妹创造了粤剧女脚特有的抒情唱法,后以红线女影响最大。同时,广州的罗品超、文觉非、陈笑风和香港的新马师曾、何非凡、林家声等也都各有擅长,颇有影响。现在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内涵了,是否品味到它的韵味了,不如你也向我介绍一下你的家乡戏吧!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