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63586418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的楷模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缅怀总理生前与亲属及家乡人民相处的几件往事,仔细学习总理廉洁自律的崇高精神。对于当前进一步端正党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总理故居座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县)的附马巷。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三个小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我们尊敬的周总理就诞生在这所宅院里。他从诞生到十二岁离开淮安,这段童年生活都是在家乡度过的。他酷爱自己的家乡,酷爱培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上勤劳的人民。然而,他生前对故居的处理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胸襟,深深地感动和感谢着家乡人民。 建国初期,淮安县委就对总理的故居进行了初步修理。这

2、既表达了家乡人民的心愿。也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可是,当总理1952年从亲属的来信中得知这件事后,立刻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以后再作修理,并用自己的工资偿还了修理经费。 1953年。总理要求淮安县委把他的旧居处理掉。对于总理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县委的同志们是能理解的。但作为县委来说,有理由考虑到家乡人民的感情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因而没有根据总理的看法办。为此,当时的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同志去北京时,还受到了总理的指责。后来,总理还特地写了一封信请王汝祥同志转给淮安县委,信中说:“我提出两个恳求:一是万不要再拿这所房子作为纪念,引人参观。二是如公家无别种须要,最好不要使原住这所房子的住户迁移。后一个恳

3、求,请你们办前一个恳求,无论如何,恳求你们答应。否则,我将不断写信恳求,直到你们答应为止。” 周总理在两年后接见县委的另一位负责人刘秉衡的时候。又提起这件事,而且比以前更肃穆了。总理说:“王汝祥同志来的时候。我叫他回去处理掉我的房子,他骗了我,到现在还没有处理,是吗?”刘秉衡同志宛转地作了说明。总理听后说:“我的房子肯定要处理掉。决不能同毛主席的旧居相比!”其次天,邓颖超同志又为这件事特地找刘秉衡谈了话。他说:“总理多次说了,肯定要把他住过的房子处理掉,不能和主席的旧居比。假如不拆,也可以用起来:办幼儿园,办图书馆,或者让人去住,总之要用起来。处理掉这是总理一贯的看法,我完全赞同。” 总理的叮

4、嘱是肃穆的。邓大姐的看法也是仔细的。刘秉衡回淮安后照实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的同志们都感到不能再违反总理的看法了,经过慎重探讨,确定:把总理诞生和生活过的东边宅院,作为县委学习室和儿童图书馆;西边宅院让群众住进去,执行后写信向总理作了汇报。时隔不久,县委收到国务院办公室的回信,说总理对县委的作法表示满足。 1961年8月,总理在见到侄媳孙桂云的时候,又具体询问了县委对旧居处理的状况。孙桂云在谈话时无意中说到。虽然县委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是不断有人去参观。总理对这个状况很重视,他说:“还是拆掉好,拆掉了还可以盖工厂、盖学校嘛!”他还仔细地叮嘱孙桂云说:“你们不要说出我住过的房屋,还要告知邻居,叫他们

5、也不要讲。” 随着总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威望的日益提高,前来瞻仰旧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的来自偏僻的乡村,有的来自遥远的城市,还有很多从世界各地来的挚友自发来参观的人川流不息。然而,他们在院墙门口看到的,却是一块“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木牌子。人们都带着莫大的缺憾,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总理了解到这些状况后,心里很担心。多年来,他希望自己的旧居“不留痕迹”,可是。参观的人却有增无减。最终,总理确定实行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1973年11月13日晚,国务院办公室一位负责同志给淮安县委办公室打来电话。当时值班的是一位县委副书记。国务院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对他说:“总理听到反映,说要动员住在他家的

6、居民搬家,还打算修整房子,打算开放让人参观。请县委调查有没有这样的事,向国务院办公室汇报。” 翌日,县委的同志马上去旧居了解状况。总理的侄儿周尔辉反映:没有人动员居民搬家;也没有修整过房屋;自发来参观的人,大都被谢绝了。当晚,县委向国务院办公室照实汇报了状况。17日,国务院办公室向县委正式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坏了不准修理。 其次天,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仔细探讨,并依据总理指示作了三项确定:一、不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二、不修理房屋;三、县委在干部会上动员大家不组织、不带领人们去参观。当天晚上向国务院办公室作了汇报。

7、 11月30日晚,国务院办公室又来电话,说:“总理对县委确定的三点表示满足,以后要派人检查你们的执行状况。”时隔不久,国务院办公室负责同志又打电话给县委书记。询问对“三条”的执行状况,回答说:“仔细执行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1974年8月1日,周总理见到侄媳孙桂云时,又询问了“三条”的执行状况。孙桂云说:“都执行了。但外地人想方设法找上门来,实在没方法。” 总理思索了一下,问道:“把房子拆了,你们搬个地方住。行吗?” 站在一旁的邓颖超同志表示支持:“拆迁吧,我们给钱。” 孙桂云说:“拆迁房屋要经政府批准,我们自己作不了主。” 总理点了点头。最终。他又叮嘱:“你们要劝告前来参观的人,请

8、他们到绍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故居。” 孙桂云深深理解伯伯的意思,会心地点了点头。 因为拆迁房屋要经政府批准,这件事始终没有定下来。这样,周总理的故居才得以保存下来。 总理生前对亲属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他对亲属尤其是晚辈,有一条很严的规定。就是不许他们在任何场合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以此获得任何特别照看。 周尔辉是总理的侄儿。解放初期,家境非常贫困,他在学校享受助学金待遇。从改工资制的那个月起,总理马上叫他不再领取助学金。而从自己的工资中支付他的学费和生活费。1952年,总理的嫡亲婶娘带领周尔辉去北京探望总理,后来就把尔辉留在北京读书。当时,北京既有干部子弟中学,又有很多条件好的重点学校。总理没有送

9、他进这类学校,而是把他送到二十六中。这所学校是由私立中学刚刚改为公办的。条件比较差。当时,住校生的饮食有两种:一种每月九元。一种每月七元。总理让他吃每月七元的伙食。入学之前,总理就一再叮嘱他。不论是谈话或者填表,都不许透露出你和我的关系。总理说:“你要是说出和我的关系,人家知道你是我的侄儿,就会到处照看你,将就你,你也会产生优越感,那样,你的进步就慢了。” 周尔辉从二十六中毕业以后。考进了北京钢铁学院。始终遵循着伯伯的教育。从来没有让人知道他是总理的侄儿。直到人党的时候,组织上要调查他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到淮安去了解状况,才知道他和总理的关系。 1961年7月。周尔辉与在家乡当小学老师的孙桂

10、 云结了婚。婚礼是在北京实行的。两位老人家打算的礼物很简洁:一床总理用过的床单。一件总理穿过的短袖衬衫,一条总理穿过的裤子,没有置办新东西。总理笑着对他们说:“都是些旧的,不要嫌不好。我们结婚比这还简朴,没有请客。也没买新衣服,艰苦朴实光荣嘛!”穿着伯伯穿过的衣服实行婚礼,周尔辉心理很是满意。 婚后不久,组织上为了照看夫妻关系,正在把周尔辉的爱人从淮安调到北京工作。总理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一天,他们夫妇俩一道去探望伯父伯母,提起工作调动的事。总理说:“噢!那么简单呀?!要是人家不接收呢?”他们心想。人已经来了。还能不接收吗?就回答说:不接收再回去。事后,总理就这件事指责了有关单位,说:“照看夫妻

11、关系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不能从大城市往小城市调。偏偏要往北京挤呢?”有关单位接受了总理的指责,没有接纳周尔辉爱人的户口。以后。邓颖超同志又向他们说明:“伯伯是抓压缩城市人口工作的,他更要带头执行这项政策。”经过伯伯、伯母的劝服教化。周尔辉在爱人回淮安不久,也调回淮安工作了。总理叮嘱他在工作和生活上不能提任何特别要求,听从当地组织上的支配。以后,周尔辉就在县城的一所中学里当一名一般老师。 1958年,淮安县委派副县长王汝祥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工作。由于当时县里安排办几个工厂,想恳求总理帮助解决点钢材问题。 王汝祥是七月初到北京的。当时,总理正在广州视察工作,没有见到。总理办公室的同志叫他住下来等,说

12、总理很快就回来了。王汝祥耐性地等待着。二十七日傍晚,一位秘书告知他:“总理回来了,我们已经向他报告你在等他。他说明天上午七点半钟见你,就在总理办公室。” 王汝祥的心再也安静不下来了。他拿出打算好的汇报提纲,看了一遍又一遍。努力把要点和事例都记在心里。这天夜里,他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睡。 其次天,天还没亮他就起来了。一吃完早饭,他马上动身去总理办公室。 王汝祥刚进办公室,总理就从里边迎了出来。满面笑容地向他打招呼,接着,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让你久等了,急了吧?” 王汝祥把原来打算好的话一下忘光了。他没想到总理这样热忱,这样平易近人,以至他设想好的“台词”都不适用了。他喃喃地说:“不,不,不焦

13、急,没什么” 这时,总理又拿过来大瓣西瓜,送到他手里,说:“天热,多吃点西瓜好!” 王汝祥接过西瓜,才想起来说:“总理好!县委的同志们要我向您问好!” 总理看出了他的拘谨。这时,正好内室走出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是总理的侄女,总理说:“快过来,见见叔叔,这是我的父母官呵!”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王汝祥也快乐地笑了。他忽然感到轻松起来,好象在家里一样。 吃完西瓜。总理起先问起王汝祥来,从途中观感、生活习惯,逐步问到淮安的生产和建设状况,完全象拉家常一样。王汝祥那个汇报提纲早不起作用了。他在亲切自如的气氛中,把要说的话都对总理讲了。 在汇报了县里想办一些工厂时,王汝祥提到钢材有点惊慌。希望得到总

14、理的帮助。总理便问:“要办些什么厂?条件具不具备?有没有向省里请示?”当摸清了状况以后,总理说:“办工厂,当然是好事。但从淮安的实际状况看。唯恐目前还应以发展农业为主。农业上去了,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工业。办农业。要抓好水利,搞河网化,要配套,能排能灌。其次,是抓好作物改制。步伐肯定要稳,不能冒进。家乡旱改水是方向,但也要因地制宜。” 谈到办厂的事,总理说:“办厂要用钢材,这得由全省统一支配。你们想办农机厂,很好。我看,是不是先把铁木农具厂办起来,然后再逐步发展” 两天后的一个上午,王汝祥按约定时间又来到总理办公室。在这次会谈中,围绕淮安办工业的事,总理又提出了许多看法。 为了实事求是地帮助家乡发

15、展一点工业,也为了教化家乡干部,总理给江苏省委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信,讲了淮安县委的要求,也讲了他个人的看法。在写到淮安县委希望他帮助解决钢材问题时,他说:“他们想在北京解决钢材问题,我当然不能那样做!” “我当然不能那样做!”这是一句多么肃穆、多么有份量的话呵!王汝祥在这次接见中。充分理解了总理:他酷爱家乡,希望家乡的生产和建设尽快发展起来;但他更爱惜家乡干部,不能让他们丢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滋长任何特别化思想。 王汝祥回到了淮安。他没有带回一根钢材,但却带回了比钢材更珍贵的财宝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扬部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